精神译丛系列-美学与政治

精神译丛系列-美学与政治
作者: 编者:(德)西奥多·阿对诺//(德)瓦尔特·本雅明//(德)恩斯
出版社: 西北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精神译丛系列-美学与政治
ISBN: 9787560455242

作者简介

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启蒙精神的重审及对西方社会思想,尤其是文化工业的批判在20世纪后半叶具有深远影响。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哲学家、评论家、作家。他的思想与学说结合了德国唯心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神秘主义等元素,在美学、文学批评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做出了持久有力的贡献。 恩斯特·布洛赫(1885—1977),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以“希望”概念为核心,强调与历史辩证法相联系的主体性,深入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的乌托邦潜能。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戏剧家、诗人,马克思主义左翼戏剧创作及理论的领军人物。他提出的“史诗剧”实验、“间离效果”等戏剧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戏剧创作。 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批评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物化、总体性等理论范畴以及在文学批评领域对“现实主义原则”的讨论,引发巨大反响,深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 谢俊,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哲学博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批评理论研究、戏剧美学研究、鲁迅研究、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等。 李轶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批判理论、当代文化研究等。

内容简介

但如果卢卡奇的现实——一个连贯的、无限地被中介了的总体性——究其根本并不是那么客观呢? 万一他关于现实的概念并没有将自己完全从古典体系里解放出来呢? 要是真正的现实同时也是非连续的现实呢? 正因为在卢卡奇那里运转的是一个封闭的、客观主义的现实概念,所以他在检视表现主义时,才会坚决拒绝和表现主义艺术家站在一起,拒绝去和他们一起击碎关于世界的、哪怕是资产阶级世界的整体图像。 ——恩斯特·布洛赫 当您指责我“睁大眼睛去呈现纯粹事实”的时候,您正在描绘一种真正的文献学态度。这种文献学态度是必要的,不仅是为了文献所得的结果,而且是为了让文献学态度自身成为思想建构的一部分。正如您以非常恰当的方式表述了的,确实在魔力巫术和实证主义之间的那种两不相干的情况是要被废弃的。换句话说,首先,文献学上针对作者的解释需要被保存起来;然后,辩证唯物主义者们以黑格尔的方式将它超越和扬弃。 ——瓦尔特·本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