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六朝人物(精)
ISBN: 9787545535853
陈书良,湖南长沙人,1947年出生于湖湘书香世家,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商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院学术带头人;醉心六朝文化,独立特行,著作甚丰,人称“六朝人物”。
1 初领江东 建安五年(200)四月,吴郡丹徒县,独霸江东 的孙策遇刺受伤,生命垂危。东吴局势随之山雨欲 来,波谲云诡,险象环生。此时,孙策的挚友、手 握重兵屯驻巴丘的周瑜在没有得到任何指令的情况 下,亲率精骑,日夜兼程向丹徒疾驰。周郎铁骑, 执锐披坚,当然其意不仅是探友,而是有关东吴继 位大计。 的确,孙策的继承人问题还是一个谜团。在此 之前,一代枭雄才二十六岁,春秋正富,谈何继位 呢?然而,现在猝然遇刺,继位问题当然摆到了小 霸王及东吴军政重臣的面前。况且继位的候选人又 不止一人。孙策有子孙绍,不管父执周瑜是否有拥 立之意,孙绍其时毕竟尚幼。孙策还有三个弟弟, 其中四弟孙匡最得喜爱,孙策曾将父亲的爵位相让 。而三弟孙翊在性情上与孙策最相投。孙策似乎直 到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才做出抉择。从典籍看来, 孙策的这个抉择连重臣张昭、周瑜都无从预知。 据《三国志·孙翊传》注引《典略》:“策临 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即孙翊),而策呼权 ,佩以印绶。”也就是说,这一刻之前,谜底尚未 揭开,以致重臣张昭等产生误判。《三国志·孙权 传》载,弥留之际,孙策对张昭等人说:“中国方 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 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十九岁的二弟孙权叫过来, 将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吴侯印绶交与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 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 卿。”孙策交代完后事,到晚上就辞世了。 十九岁的孙权手足无措,惶恐异常,只有号啕 大哭。这时,身为托孤大臣的张昭挺身而出,断然 地对孙权说道:“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 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 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 揖盗,未可以为仁也!”张昭的话如一声棒喝,孙 权立即认识到他面临的险恶的环境,于是他强忍悲 痛,脱去丧服,与张昭等一起陈兵而出,骑马巡视 军营,安定军心。 事实证明,孙策临终的抉择是英明之举。 孙权,字仲谋,生于汉光和五年(182),十五 岁在吴郡举为孝廉,同年出任阳羡县长,行奉义校 尉。所谓“行”或“领”都是未经朝廷正式下文而 暂摄之意。十五岁当县长,纵然在乱世,也算是少 年卓荦早据要津了。经略地方三年后,于建安四年 (199)随孙策开始戎马生涯。攻打江夏黄祖时与周 瑜、程普、黄盖、韩当诸将并肩英勇作战,受到孙 策的夸奖。甚至在宴会上,孙策常对孙权指顾诸将 说:“此诸君,汝之将也。”(《三国志·孙权传 》注引《江表传》)不过,虽然作战冲杀在前,孙 权驭将统兵的才能似乎欠缺,如建安五年孙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