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15.20
折扣购买: 从文自传/漫说旧时光
ISBN: 9787020115457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家之一。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作品结集约有八十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多的一位。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八骏图》,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文论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凭借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怀念从文 巴金 一 今年五月十*从文离开人世,我得到他夫人张兆 和的电报后想起许多事情,总觉得他还同我在一起, 或者聊天,或者辩论。他那温和的笑容一直在我眼前 。隔**我才发出回电:“病中惊悉从文逝世,十分 悲痛。文艺界失去一位杰出的作家,我失去一位正直 善良的朋友,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会消失。我们三十 、四十年代相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小林因事赴京, 她将代我在亡友灵前敬献花圈,表达我感激之情。我 永远忘不了你们一家。请保重。”都是些极普通的话 。没有一滴眼泪,悲痛却在我的心里,我也在埋葬自 己的一部分。那些充满信心的欢聚的*子,那些奋笔 和辩论的*子都不会回来了。这些年我们先后遭逢了 不同的灾祸,在泥泞中挣扎,他改了行,在长时间的 沉默中,取得**的成就。我东奔西跑,唯唯诺诺, 羡慕枝头欢叫的喜鹊,只想早*走尽自我改造的道路 。得到的却是十年一梦,*头多了一盒骨灰。现在大 梦初醒,却仿佛用尽全身力气,不得不躺倒休息。白 白地望着远方灯火,我仍然想奔赴光明,奔赴希望。 我还想求助于一些朋友,从文也是其中的一位,我真 想有机会同他畅谈!这个时候突然得到他逝世的噩耗 ,我才明 白过去那一段生活已经和亡友一起远去了。我的 唁电表达的就是一个老友的真实感情。 一连几天,我翻看上海和北京的报纸,我很想知 道一点从文*后的情况。可是*报上我找不到这个敬 爱的名字。后来才读到新华社郭玲春同志简短的报道 ,提到女儿小林代我献的花篮,我认识郭玲春,却不 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吝惜自己的笔墨,难道不知道这位 热爱人民的善良作家的*后牵动着全世界多少读者的 心?!可是连这短短的报道多数报刊也没有采用。小 道消息开始在知识界中流传。这个人究竟是好是病, 是死是活,他不可能像轻烟散去,未必我得到噩耗是 在梦中?!一个来探病的朋友批评我:“你错怪了郭 玲春,她的报道没有*到重视,可能因为领导不曾表 态,人们不知道用什么规格发表讣告、刊载消息。不 然,大陆以外的华文报纸刊出不少悼念文章,惋惜中 国文坛巨大的损失,而我们的编辑怎么能安心酣睡, 仿佛 不曾发生任何事情?!” 我并不信服这样的论断,可是对我谈论规格学的 熟人不止他一个,我必须寻找论据答复他们。这个时 候小林回来了,她告诉我她从未参加过这样感动人的 告别仪式。她说没有达官贵人,告别的只是些亲朋好 友。厅子里播放死者生前喜爱的乐曲。老人躺在那里 ,十分平静,仿佛在沉睡,四周几篮鲜花,几盆绿树 。每个人手中拿一朵月季,走到老人跟前,行了礼, 将花放在他身边。没有哭泣没有呼唤,也没有噪音惊 醒他。人们就这样安静地跟他告别,他就这样坦然地 远去。小林说不出这是一种什么规格的告别仪式,她 只 感觉到庄严和真诚。我说正是这样,他走得没有 牵挂、没有遗憾,从容地消失在鲜花和绿树丛中。 二 一百多天过去了。我一直在想从文的事情。 我和从文见面在一九三二年。那时我住在环龙路 我舅父家中。南京《创作月刊》的主编汪曼铎来上海 组稿,**中午请我在一家俄国西菜社吃中饭,除了 我还有一位客人,就是从青岛来的沈从文。我去法国 之前读过他的小说,一九二八年下半年在巴黎,我几 次听见胡愈之称赞他的文章,他已经发表了不少的作 品。我平*讲话不多,又不善于应酬。这次我们见面 谈了些什么,我现在毫无印象,只记得谈得很融洽。 他住在**路上的一品香旅社,我同他去那里坐了一 会儿,他身边有一部短篇小说集的手稿,想找个出版 的地方,也需要用它换点儿稿费。我陪他到闸北新中 国书局,见到了我认识的那位出版家,稿子卖出去了 ,书局马上付了稿费。小说过四五个月印了出来,就 是那本《虎雏》。他当天晚上去南京,我同他在书局 门口分手时,他要我到青岛去玩,说是可以住在学校 的宿舍里。我本来要去北平,就推迟了行期,九月初 先去青岛,只是在动身前写封短信通知他。我在他那 里过得很愉快,我随便,他也随便,好像我们有几十 年的交往一样。他的妹妹在山东大学念书,有时也和 我们一起出去走走、看看。他对妹妹很友爱,很体贴 ,我早就听说,他是自学出身,因此很想在妹妹的教 育上多下功夫,希望她熟习他自己想知道却并不很了 解的 一些知识和事情。 在青岛他把他那间屋子让给我,我可以安静地写 文章、写信,也可以毫无拘束地在樱花林中散步。他 有空就来找我,我们有话就交谈,无话便沉默。他比 我讲得多些,他听说我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便告 诉我他**次在大学讲课,课堂里坐满了学生,他走 上讲台,那么多年轻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一句 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字:“请等五 分钟。”他就是这样开始教课的。他还告诉我在这之 前,他每个月要卖一部稿子养家,徐志摩常常给他帮 忙,后来,他写多了,卖稿有困难,徐志摩便介绍他 到大学教书,起初到上海中国公学,以后才到青岛大 学。当时青大的校长是小说《玉君》的作者杨振声, 后来 他到北平工作,还是和从文在一起。 在青岛我住了一个星期。离开的时候,他知道我 要去北平,就给我写了两个人的地址,他说到北平可 以去看这两个朋友,不用介绍只提他的名字,他 们就会接待我。 在北平我认识的人不多,我也去看望了从文介绍 的两个人,一位姓程,一位姓夏;一位在城里工作, 业余搞点儿翻译。一位在燕京大学教书。一年后我再 到北平,还去燕大夏云的宿舍里住了十几天,写完了 中篇小说《电》。我只说是从文介绍,他们待我十分 亲切。我们谈文学,谈的*多的是从文的事情,他们 对他非 常关心。以后我接触到*多的从文的朋友,我注 意到他们对他都有一种深的感情。 在青岛我就知道他在恋爱。第二年我去南方旅行 ,回到上海,得到从文和张兆和在北平结婚的消息, 我发去贺电,祝他们“幸福无量”。从文来信要我到 他的新家做客。在上海我没有事情,决定到北方去看 看。我先去天津南开大学,同我哥哥李尧林一起生活 了几天,便搭车去北平。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