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56
折扣购买: 银白的寂静(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ISBN: 9787569905212
沈樱,女,杂志专栏作家,古典文学研究者,曾在多个国家游学,对外国文学尤为喜欢,翻译有多篇短篇小说,风格细腻,见解独到,其翻译作品很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国20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小说,讲述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故事。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这些人类的高贵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报告文学、散文和论文。其代表作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海狼》、《铁蹄》等。
雪橇和着挽具的嘎吱嘎吱声,领头狗的脖子上铃 铛晃来晃去的丁零当啷声,像是咏唱着一支永恒的哀 歌。不过此时的人和狗都已疲惫到极点了,他们已发 不出任何声音。 他们来自远方。 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刚刚落下的雪。雪橇上 载着很多撕开的冻得如同燧石一般僵硬的鹿。橇板紧 贴着还没有被轧结实的道路,却总是往后退,这条路 仿若人一般的倔强。 夜幕正在降临,但是这一晚他们没有帐篷可搭。 雪从毫无生气的空中缓缓飘洒着,哦,那不是雪花, 而是小巧精致的水晶。天气并不寒冷——只有-10° ——这样的气温大家已经不觉得冷了。迈耶斯和贝斯 特把护耳翻了起来,马尔穆特·基德也把手套摘了下 来。天气确实算暖和了。 这群狗在下午,应该是更早些的时候就已经累坏 了,不过现在,它们有了新的活力。那些感觉向来敏 锐的狗显然是有点儿坐立不安了——它们似乎已经无 法承受拖索的束缚,它们想快点儿跑起来但又显得犹 豫不决,它们就那么竖着耳朵,用鼻子吸着气,时刻 做着出发的准备。可是慢慢地,它们开始对那些感觉 太迟钝的伙伴发怒了,然后不断地咬着它们的后腿, 用一种狡猾的手段催促着它们前进。那些遭到责怪的 狗也感染了这样的情绪,继而又将这样的毛病传给别 的狗。最后,最前面那架雪橇的领头狗终于心满意足 了,它仰着头高吠了一声,然后匍匐在雪地中,使出 浑身力气绷紧了颈圈向前冲去。别的狗也都来了精神 ,跟着它做出同样的动作。 就这样,后面的皮带一缩,拖索一紧,一架架雪 橇就向着前方冲去了。这时,人们不得不紧抓着橇把 ,猛地将双脚抬高许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橇板压 住。一天的劳累瞬间都消失了,人们大声呼叫着,催 促狗们快点儿前进。那群狗像是听懂了他们的语言, 也用兴奋的喊叫声回应着他们。狗们精神抖擞着,在 渐渐变黑的夜色中,放开脚步,啪嗒啪嗒地快速奔跑 在雪地中。 “往右转!往右转!”他们依次喊着,一架架雪 橇突然就偏离了原本行驶的主道,掀起一侧的橇板, 如同顺风行驶的小帆船一样向前方狂奔而去。 雪橇一下子冲出了一百多码的样子,在一个透着 光亮的羊皮纸窗前停了下来。无疑,这座木屋就是他 们的家了,房间里有一架育空式火炉烧得正呼啦作响 ,一把茶壶也正冒着热气。只不过,这座木屋此时已 经被旁人占领了。六十只威风凛凛的爱斯基摩狗一起 朝着木屋外面咆哮着,这群浑身是毛的狠家伙突然猛 地朝拉着第一架雪橇的狗群扑了过去。门被猛烈地撞 开了,一个身穿红色束腰制服的西北警察样的人,踏 着及膝深的雪,挥起狗鞭的柄把这群疯狂的家伙收拾 得服服帖帖。这人倒是很沉着,也很公正。之后,房 间里的人和房间外的人握了握手,就这样,马尔穆特 ·基德在一个外人的迎接下,走进了本属于他的木屋 。 原本,出来迎接他们的人应该是斯坦利·普林斯 ,因为往常总是他负责照看房间里的那只育空式火炉 ,并准备好滚烫的热茶等待他们回来。而这个时候, 普林斯却无视他们,而是忙着招待木屋里的客人。客 人有十二人之多,都是为英国女王服务的执法者以及 派送邮件的邮差,不过如今他们混在一起,实在是很 难区分。 这群人有着不同的血统,不过相同的生活环境却 使他们变成了同一类人——一种消瘦、健壮的人。他 们身上的肌肉由于长年奔走而显得异常坚韧,被阳光 晒成棕褐色的脸看上去很健康。 P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