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修订版)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修订版)
作者: [美]詹姆斯·内斯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修订版)
ISBN: 9787550286580

作者简介

白夏,2007年开始水肺潜水,2010年成为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开放水域潜水教练。AIDA(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pour le Developpement de I’Apnee,世界自由潜水发展协会)一星自由潜水员。 詹姆斯·内斯特,《户外》《纽约时报》《男士月刊》《创意家居》等著名报纸和期刊的专栏作者。内斯特是个天生的冒险家和海洋爱好者。二〇〇九年,他参加了《户外》杂志主办,在挪威和俄罗斯举行的冲浪远征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和他的团队第一个冲破了北极圈。他的足迹覆盖美洲中部和南太平洋地区,还与岛国瓦努阿图的本地农民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如今,内斯特住在他自己亲手改建的房子里,驾驶着他的爱车,一九七七年产梅赛德斯-奔驰300D,燃料是使用过的食用油。

内容简介

我是这儿的访客,作为记者,来报道一项鲜为人 知的体育赛事—世界自由潜水锦标赛。在希腊度假小 城卡拉马塔的海滨旅馆里,我坐在一张狭窄的书桌前 ,俯瞰窗下的木板路。从墙壁上蛛网般的裂缝、磨损 的地毯和昏暗走廊里画框留在墙上的灰影就能看得出 ,这旅馆已经有些年头了。 《户外》杂志把我派到这儿来,是因为二○一一 年“个人深度世界锦标赛”要在这儿举办。这次比赛 是自由潜水竞赛的里程碑—在这项鲜为人知的运动的 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因为我一直在海边 生活,也在海中消磨了许多闲暇时间,还经常描写海 洋,编辑认为我是这项任务的不二人选。但他不知道 的是,对于自由潜水我只有一些肤浅的了解。我从没 尝试过这项运动,也不认识从事这项运动的人,甚至 从来都没有亲眼目睹过这项运动。 在卡拉马塔的第一天,我整天都在研读竞赛规则 ,尽力了解这项运动中的后起之秀。这些资料都没给 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用谷歌搜索自由潜水相关 图片,看到潜水员们穿着美人鱼一样的装束,在水中 或倒立或漂浮,做出各种自在随意的姿态,或是在游 泳池底向上吐出精妙的环状气泡。这就好像人们从事 羽毛球或者查尔斯顿舞[ 查尔斯顿舞(The Charleston)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流行的一 种摇摆舞,以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城命名。]这类 奇怪的爱好,这样在鸡尾酒会和电子邮件往来中,他 们就可以聊起这个话题。 无论如何,我还有工作要做。第二天清晨五点半 ,我出现在卡拉马塔码头,说服一位邋遢的魁北克移 民,允许我登上他那艘二十七英尺长的帆船。锦标赛 将在距离码头十英里[ 1英里约合1.6093公里,下同 。——编者注]以外的深海进行,比赛期间,这是唯 一一艘被允许出海的观众船。而我是船上唯一的记者 。到了早上八点钟,我们已经和一支小船队停靠在一 起,其中包括摩托艇、浮台还有各类装置,这些一同 组成了运动员们的出发点。第一组潜水员到达现场, 围着附近浮台垂下的三条黄色绳索,各就各位。一位 工作人员从十倒数计数。比赛就此开始。 接下来看到的事情让我困惑而又畏惧。 我看到铅笔一样瘦削的新西兰人威廉·特鲁布里 奇吸了一大口气,向下翻身,赤脚踢水,潜入水晶般 的海水里。在最初的十英尺,特鲁布里奇大幅划水, 奋力下潜。到达二十英尺左右时,他放松身体,像跳 伞运动员一样将双臂放在身侧,而后平稳下潜,身影 渐渐消失在深海中。海面上一位观察声呐屏幕的工作 人员追踪着他的下潜轨迹,不断勾出深度:“三十米 ……四十米……五十米……” 特鲁布里奇到达三百英尺左右的绳子尽头,转了 个身,开始向水面游回来。在经历了让人神经紧张的 三分钟后,他瘦小的身形重新从深海中浮现,如同一 盏车灯刺破浓雾。他将头冒出水面,呼气,吸气,向 工作人员做出OK的手势,然后游到一旁,为下一位竞 赛者空出场地。特鲁布里奇刚才下潜到了三十层楼的 深度并返回水面,所有这些,仅仅依靠一口吸入的空 气—没有依赖水肺潜水装备、压缩气瓶、防护服,甚 至没有使用脚蹼。水深三百英尺处,压力会比水面上 压力的十倍还多,足以压扁一个可乐罐子。在三十英 尺深,人的肺部会变为正常体积的一半大小;而在三 百英尺深,肺部会缩小为两个棒球大小。然而特鲁布 里奇和我见到的其他大多数自由潜水员都毫发无伤地 回到水面。他们看起来毫不费力,一切自然而然,仿 佛他们都属于深海。仿佛我们尽皆如此。 我惊讶于自己看到的一切,急需向他人倾诉。我 打电话给居住在南加州的母亲,她不相信我的话,说 :“这不可能。”我们通话后她联系了几位从事水肺 潜水四十余年的朋友,然后又给我打回来。“在海底 一定有一个氧气瓶[ 水肺潜水中使用压缩空气或其 他压缩混合气体,而不是大众惯常认为的“氧气瓶” 。—译者注]或是其他什么装置。”她说,“我建议 你在发表文章前调查一下。” 但在绳子的尽头并没有氧气瓶。如果那儿有的话 ,如果特鲁布里奇和其他潜水员真的在上升前曾吸入 压缩气体,在他们回到浅海的过程中这些气体会不断 膨胀,肺部将因此而炸掉。而且在他们到达水面前, 血液里将已经充满氮气气泡。他们会死。人体只有处 于自然状态时,才能承受从三百英尺深的水下急速上 升所带来的压力变化。一些人比其他人适应得更好。 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我又看到一些运动员挑战三 百英尺左右的深度。许多人无法到达,中途返回。重 新浮出水面时他们大都鼻子流血,失去知觉,或是心 跳骤停。但是竞赛照常进行。而且,不知为什么,这 项运动竟是合法的。P3-5 美国亚马逊2014年度最 佳科学类图书,有科普书的信息量,又有电影般跌宕起伏的情节,《纽约时报》《户外》专栏作家记录世界各地海洋研究的奇人异事,亲身体验潜入深海 不带任何装备的自由潜水者,水下三十米的海底实验室,濒临消失的海女,自己制造潜水艇的狂人,外星球般的海底世界。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书,《科学美国人》、《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郑重推荐。 涉足此前从未在国内出版过的自由潜、民间海洋研究领域,展现造物之神奇,海洋之神秘。 不得不说,《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它带我进入了一个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居然是符合逻辑的!每深入一个章节,我以往对海洋的了解就又被颠覆一次。海平面十二米以下,重力逆转,会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你向下拖拽;鲸类动物有一种近似全息通讯的比人类高效几百倍的沟通方式;自由潜水会令你进入一种半梦半醒,近乎冥想的状态。在幽暗没有光线到达的世界,是真正的宁静之地,也是仿佛另一个宇宙般的异次元空间。在海洋最深处,下着没有止尽的碎屑雪,对这里的居民而言,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在这里,人类回到了孕育自己的母体,见证这个星球的起源,以及生命本身是多么令人心碎的奇妙。《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中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很少有本书让我连看数遍仍感到欲罢不能;同时,它又有扎实严谨的海洋科学知识背景,正因如此,它同时获得了《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书评》科学与人文两大媒体的严肃推荐。翻译这本书的白夏本人是专业潜水教练,在翻译过程中也对自由潜水相关内容做了补充和修订。国家海洋局的曾千慧也为这本书做了专业知识把关(她很喜欢这本书)。《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浪漫结尾,剧透欠扁,还是等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希望你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