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译文名著精选)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合计达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六、爱斯美腊达 我们要欣慰地告知读者:在上述场面的过程中, 格兰古瓦和他的剧本始终岿然不为所动。演员们在他 的激励之下,继续吟诵不休,他自己则继续聆听不已 。那番喧嚣既无法避免,也就只好认了。他决心坚持 到底,毫不灰心,而是相信群众的注意会扭转回来的 。当他看见卡席莫多、科柏诺,还有丑人王的吵吵嚷 嚷的随从大声喧哗着走出了大厅的时候,内心中未曾 灭绝的希望又燃烧起来。群众也跟着跑了。他心里说 :‘好啊,所有的捣乱分子都滚蛋了!”不幸,所有 的捣蛋分子也就等于群众。一眨眼的工夫,大厅里人 都跑光了。 说实在的,还剩下一些观众,有的零散各处,有 的三三两两围在柱子跟前:尽是老幼妇孺,他们留下 来只是因为受够了吵闹和惊扰。还有几个学生骑在窗 户顶棂上,向广场举目眺望。 格兰古瓦想道:“也好!还是有这么几个人,听 完我的圣迹剧的观众有这几个也就够数了。人虽然少 点,毕竟是观众的精华,是有文化修养的观众。” 过了一会,原应在圣处女登场的时刻造成最惊人 效果的一支乐曲却没有听到演奏。格兰古瓦发现,他 的这支乐队已被丑人王和丑人们席卷走了。 他决定认命了,想道:“不要也行呀!” 有一堆市民似乎在议论他的大作,他赶紧凑过去 。只听见零零碎碎的几句: “设纳多老倌,您知道内穆爵爷的纳伐尔府邸吗 ?” “知道,就在勃腊格小教堂对面。” “得,税局刚刚把它租给了画圣画的吉约墨·亚 历山大,一年六利弗八索耳巴黎币。” “房租可真涨得厉害!” “箅了吧,”格兰古瓦叹息着想道:“总算还有 别人在听。” 不料,窗口上的一个荒唐鬼大叫起来:“同学们 ,爱斯美腊达!爱斯美腊达在广场上呐!” 这一下子真跟耍魔术似的,大厅里剩下的人全都 冲到窗口,爬上墙头,向外张望,叨叨着:“爱斯美 腊达!爱斯美腊达!” 与此同时,只听见外面响亮的鼓掌声。 “爱斯美腊达,这是什么意思?”格兰古瓦伤心 地合起双手:“哎呀,天哪!好像现在该轮到窗子出 风头了!” 他扭头去看大理石桌子,发现演出完全停顿了。 恰好此刻该朱庇特带着他的霹雳上场。可是,朱庇特 呆立在舞台下面发愣。 诗人大怒,大喝一声:“米歇·吉博纳!你怎么 回事?这是你演的角色吗?快爬上去!” 朱庇特却说:“糟糕!有个学生把梯子搬走了! ” 格兰古瓦一看,一点不假。他那大作的“情结” 和“解结”之间任何联系都给割断了。 “那混小子!他干嘛把梯子搬走?”他喃喃说道 。 “搬去看爱斯美腊达,”朱庇特可怜巴巴地说, “他说:“看,这儿正好有个梯子没有人用!’说着 就搬走了。” 这是致命的最后一击。格兰古瓦也只好认了。 他对演员们喊道:“你们都见鬼去吧!……要是 回头我得到赏钱,你们也会有的!” 接着,他搭拉着脑袋,败阵而去,不过,他殿后 ,仿佛是位大将奋勇作战之后才撤退的。 他一边爬下司法官那一道道曲里拐弯的楼梯,一 边咬牙切齿地嘟囔:“这帮子巴黎佬真是些笨驴蠢猪 !他们是来听圣迹剧的,却什么也不听!他们对谁都 有兴趣,什么克洛班·特鲁伊甫啦,红衣主教啦,科 柏诺啦,卡席莫多啦,还有魔鬼!可就是对圣母马利 亚不感兴趣!这帮子闲汉,我早知道的话,就多给你 们几个处女马利!可我,我是来看人们的脸的,结果 只看到脊梁!身为诗人,成绩还顶不上卖狗皮膏药的 !难怪荷马得在希腊大小村镇里到处乞讨为生,纳索 在流亡时死在莫斯科人中间!可是,他们说的那个‘ 爱斯美腊达’是个什么意思,我还真不明白,我要是 明白,就叫魔鬼把我的皮扒了去!这到底是个什么字 呢?一定是古埃及咒语!”P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