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导读一本全(彩插励志版无障碍阅读)/新课标名著](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907/08/20200907084017722.jpg)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中国名著导读一本全(彩插励志版无障碍阅读)/新课标名著
ISBN: 9787115332479
论语 全书导航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书共20篇,篇内分章,每 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兼 并,战乱不已,“礼崩乐坏”“天下无道”。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 政治。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开办私学。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当时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成书于战国 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 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 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 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 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 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论语》内容非常广泛,记载 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 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言论。这些言论,直到今天还 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内容精读 《论语》精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通“汝”,你)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ní) ,小车无(yuè),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 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胳膊从肘 到肩的部分)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 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 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 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 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 而不怨。”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 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作者名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 邑县)贵族。他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 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最博学的人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 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 化名人”之首。 人物名片 ◎孔子 人物简介: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因为宋国 发生内乱,他的曾祖父逃到鲁国避难,才成为鲁国人 。他的父亲孔纥,是鲁国的大夫。孔子3岁丧父,幼 年生活贫困;20岁以后,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官) 和乘田(看管牛羊的官);30岁左右,创办了一所私 学,广招门徒;约在51岁时,做了鲁国的中都宰(鲁 国都城曲阜的行政长官),接着升任司空(主管建筑 ),还当了司寇、大司寇(主管司法);55岁时,代 理宰相3个月,因为鲁国的国君接受齐国的女乐(乐 舞奴隶),怠于政事,不上朝听政,孔子便离开鲁国 ,带了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历时14年,到过卫、曹、 宋、郑、陈、蔡、楚等七个国家,都没有得到任用; 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专心从事整理和传授古籍的文 化教育工作。他整理了《诗》《书》《礼》《易》等 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73岁时去世。 性格特点:勤奋博学、品行端正、善良谦逊、顽 强执着。P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