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诺贝尔/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作者: 赵春香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11.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诺贝尔/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ISBN: 97878022036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不寻常的父亲 诺贝尔的祖先来自波罗的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在斯科纳省的 东诺贝尔洛夫,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富有传 奇色彩的人物。 伊曼纽尔于1800年3月24日出生在耶夫勒。他的家境极为贫困,父母无 力供他进学校读书,因此这位天才从未受过正规教育,他写的字往往令人无 法辨认,拼写上的错误就更不用说了。 19世纪初,航海是西欧、南欧、北欧许多沿海地区青少年的梦想,由于 伊曼纽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而且乐观开朗,再加上外祖父曾当过水手的 原因,他14岁就去学习航海了。 后来,伊曼纽尔在一位建筑师那里做学徒,以打工为生,并进入一所文 化学校,接受了一些基本的文化教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抓住了一次偶 然的大显建筑才能的良机,人生从此有了重大转折。那一年,瑞典国王理查 四世和他的随从要路过伊曼纽尔的家乡耶夫勒。伊曼纽尔得知理查四世特别 喜欢凯旋门后,立即在短时间内奇迹般地设计建造了一座凯旋门向国王致敬 。国王路过凯旋门时,对在这样一处偏僻的地方竞能在仓促之间建成这样一 座宏伟建筑惊叹不已,对这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非常赏识。伊曼纽 尔因此得以在1821~1825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建筑学校学习,并且每年都获得 该校的奖学金。 在校求学期间,伊曼纽尔不但勤勉好学,而且充分展示了他的天分,曾 多次因制作精巧模型获得学校的发明奖。 1825年以后,伊曼纽尔转到工程学校受聘担任设计教师,由于设计亚麻 精整机而获得年度奖金。1826年这所学校改建为工业学院。伊曼纽尔虽然缺 乏理论修养,但凭着他的实践能力和继承自卢德贝克的在实用方面的特殊天 资,从1826年开始担任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职务。伊曼纽尔与这个工业学院的 关系只有几个月,同时他开始搞发明。 1827年,伊曼纽尔与一位书记长的女儿罗琳娜·安德丽塔·阿尔塞尔结 婚,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罗琳娜身材苗条,精力充沛,朴素善良,有智 慧且不乏幽默。 婚后,她颇能吃苦耐劳,节俭持家。此后,伊曼纽尔虽历经几次大起大 落,但罗琳娜始终对自己的丈夫表示理解和支持,无怨无悔,她为丈夫营造 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欢乐温暖的家庭氛围。他们一共生育了八个孩子, 但只有罗伯特、路德维希、阿尔弗雷德三个儿子长大成人。伊曼纽尔和罗琳 娜的婚姻持续了四十五年之久,他们被外界公认为是一对幸福的伉俪。正是 他们——智慧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给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生用之不竭 的优良品质:聪明、勤奋、博爱。 1828年,因伊曼纽尔经营的一家不动产生意有可观的收人,伊曼纽尔夫 妇于1828年1月1日搬进斯德哥尔摩郊外斯塔卡尔塞布鲁克的一幢寓所。住房 周围树木成荫,湖水掩映,居住环境十分优雅而清新。 伊曼纽尔擅长机械制造,但才能无法施展,只好先当建筑师。他接受了 好几处委托,承建了两所房屋,一是安茹法官的,在斯托托盖特:另一处是 贵族毕特生的,在蒙克布隆。他还在耶可布斯柏格附近承建一所洗衣房,在 斯库鲁桑德承建一座造价三万泰勒的悬桥。1833年,一场无名大火使伊曼纽 尔在兰格霍尔曼、克拉帕斯塔德的财产毁于一旦,债台高筑,在别无选择的 情况下,只有宣布破产。1834年7月,破产生效,但仍未解除一切债务,直 到1850年,他虽已偿还多半旧债,但仍未完全还清。 1833年的那场大火使伊曼纽尔倾家荡产,迫使他搬到诺曼街9号一所便 宜的房子里。在那座两层楼建筑后部,一道木楼梯从院子通向诺贝尔一家的 住所:一间起居室,两间卧室和一个厨房。房内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用 具外,几乎不能再简陋了。1833年10月21日,罗琳娜在这所房子里生下了阿 尔弗雷德·诺贝尔。阿尔弗雷德9岁以前的日子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里 ,诺贝尔三兄弟同母亲相依为命。 房子的简陋显而易见,老诺贝尔当初租下它,就是因为房租便宜。但谁 也没想到,这里成长着一位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伊曼纽尔不论如何努力,不论如何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可事事都不 能如愿以偿。他到底还能做些什么?这时,从埃及传来将要开凿苏伊士运河 的消息,重新鼓起了伊曼纽尔的勃勃雄心,让他产生了灵感:他要发明一种 炸药,使运河隧道和筑路建设工程省时省力,彻底改变以前施工落后、缓慢 的面貌。运河工程巨大,工期历经数年,如果自己发明出一种强烈的炸药, 一定能获得持续多年的丰厚利润,为自己的事业开创一条新出路。 古罗马皇帝克劳迪亚斯一世为福齐诺地区排水之用下令开凿一条三英里 长的运河,三万农奴干了十一年之久才竣工。一千多年过去了,虽然说17世 纪初中国的火药已传入西方,可是只用于枪炮,在大型工程中仍使用原始的 施工方法,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如16世纪和17世纪开掘一条通往芬兰境内 哈尔蒂山脉五英里长的隧道,前后竟用了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17世纪,铁 矿开采已成为瑞典工业的支柱产业。瑞典国王斯塔夫斯二世不仅借助铁矿的 生产装备新军,而且制造武器出口。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瑞典的铁矿开采已 日益衰落,如果有一种强力的炸药能够在关键部位炸开岩石,提高掘进速度 ,增加采矿效率,就可能使瑞典的铁矿开采业复兴。 只有通过新式炸药的使用,才能改变筑路及开矿的落后现状,虽然伊曼 纽尔并不懂相关的知识,又没受过安全操作的训练,但他不顾一切后果,立 即一头扎进这个危险而有前途的试验之中。这令罗琳娜十分不安。1837年, 伊曼纽尔在他家后院的那个棚子里开始进行炸药试验,研究炸药的各种配方 ,以及温度、湿度等对炸药性能的影响。一天早晨,伊曼纽尔家后院里猛然 传来爆炸的巨响,震得房屋摇晃,门窗格格作响。受惊的邻居们聚集到院子 里对伊曼纽尔大声谩骂,充满敌意和愤怒,而伊曼纽尔这时正为他找到一种 新炸药配方而兴高采烈。年仅4岁的阿尔弗雷德目睹了父母尴尬、孤立的场 面,这一情景直至他成年后都一直铭刻在心里。谁也不会想到长大成人后的 阿尔弗雷德像父亲一样,沉迷于与死神为伍的炸药,成为闻名于世的炸药大 王。 1837年,伊曼纽尔告别妻儿只身迁居芬兰。对于此事,伊曼纽尔曾写下 如下的话: “我是想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但我早就想到,在有许多反对者的祖 国是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的。” 伊曼纽尔在芬兰停留时间很短,以出售一种新式煤油灯维持生活。最后 他辗转到了人地生疏的俄国,定居在圣彼得堡。 伊曼纽尔在圣彼得堡制造各种机械,其中特别闻名的是一种切割轮毂的 机械。他更致力于炸药的研究,设计制造出防御用的地雷和水雷。在此期间 ,他结识的一位俄国将军、工程师伊盖尔夫对他的发明很有兴趣,并向国防 部长提交了报告。 1852年,伊曼纽尔的水雷终于在圣彼得堡附近的奥契达河河口试验成功 。但关于水雷管辖权的归属,海军、陆军展开了无休止的争执,问题被无限 期地搁置起来。1853年,俄国和土耳其因“巴勒斯坦圣地”发生军事冲突, 同年10月4日,土耳其对俄宣战。1854年3月28日,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 战争爆发。 P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