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超值全彩珍藏版彩绘全注全译全解)(精)/国学典藏馆

四书(超值全彩珍藏版彩绘全注全译全解)(精)/国学典藏馆
作者: (春秋)孔子|编者:思履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17.30
折扣购买: 四书(超值全彩珍藏版彩绘全注全译全解)(精)/国学典藏馆
ISBN: 97875502373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曾子的学生把老师阐释的“大学之道”记录下来 ,编成书本。但在当时,这本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学者们只把它收在《礼记》中。一直到了唐朝,《 大学》才受到了大儒韩愈的推崇。及至宋代,朱熹还 把它定为“四书”的第一部书,并特意为《大学》作 章句集注。 “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三纲” 指的是明德、新民、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 儒家学说都是围绕“大学之道”展开的,若是懂得了 它,就好比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金钥匙,到时 就可以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中蕴藏的全部精义了 。 曾参认为,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开始强调品 德之事了,他还引用《尚书》中的《康诰》《太甲》 《帝尧》来论证:“《康诰》篇上说:‘能够光大美 好的品德。’《太甲》篇上说:‘上天赋予的光明禀 性是应 该经常被注视的。’《帝尧》篇上说:‘伟大美 德能够得以弘扬。’这些都是在说光明正大的美德应 该得到发扬。” 格物致知是“大学之道”的第一个阶梯,是要我 们研究了解每一种事物,这样的话心中的知识才有可 能推究到极点。人的心灵最为敏锐,能够认识各种事 物;而天下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寻。只是 对这些道理深入研究,就能让知识充实。看得出,《 大学》一书的形成和成熟,不但有孔子的智慧,也有 曾子的智慧,甚至于朱熹的智慧也渗透其间。因此, 也可以说《大学》是中国知识分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大学》的第一句话,它讲的正是儒家学者 的终极理想。儒家认为成人学习的根本有三点:首先 是要“明明德”,就是要把原本人自身所具备的善良 通明的品德展现出来。虽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品德,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将它们展现出来。所以儒家首先要 倡导彰显自身的光明的德行,以光明整个社会。其次 是要“亲民”,就是要身躬力行地与周遭人相亲近, 知其所难,助其所危。这是一个很广义的说法,我们 知道每个儒家学者都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所谓 亲民,大的是指要亲近治下的民众,小的则是指要关 心周遭的每个人,无论为官还是为民,都要有为民着 想、关心社会的心,这样才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环境。 最后是要“止于至善”,就是将事物做到尽善尽 美而不动摇。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儒家心目中有一 个理想的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单纯善良, 不欺互助,和谐无间。而要实现这样的大同,无疑需 要每个人的努力。“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统称为《大学》的三纲目,是儒家教育希望每个儒 者应该具备的人生终极目的。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 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 明辨事物,穷尽事物之理。修身就是从推格事物之理 中,求为真知。所谓知,致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 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物格而后知至。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好善之意发 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 自欺,要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 德性。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