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火录(精)

播火录(精)
作者: 赵致真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原售价: 268.00
折扣价: 158.20
折扣购买: 播火录(精)
ISBN: 9787200137736

作者简介

赵致真,1943年生于河南洛阳,高级记者,首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科技新闻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理事长。科普电视栏目《科技之光》主编。1999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1999年获意大利普利莫·罗菲斯国际科普奖,2003年被香港科技大学聘为“包玉刚杰出访问艺术家”,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005年被中国科协推荐为联合国卡令加科普奖中国候选人,2008年被评为北京奥运会先进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推荐为“全国10位传播科技优秀人物”候选人。 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到山西煤矿工作,1979年任长江航运管理局创作室主任,出版小说集《小巷的琴声》、报告文学集《黄鹤百年归》,1986年任武汉电视台台长,撰写和编导科普电视片《欢迎你哈雷梦星》、《我们应该长多高》、《当我们站起来之后)、《怪坡揭秘》、《当梦星撞击木星的时候》、《凯丽阿姨讲科学》(100集)、《追寻永乐大钟》、《守护敦煌》、《方兴未艾转基因》、《我们的字宙》。2006年退休后撰写和编导《科技与奥运》(35集)、《世博会的科学传奇》(20集),《欢乐与智慧同行——2012龙年科技春节晚会》。出版书籍《奥运中的科技之光》、《造物记》、《神奇科学》等。

内容简介

1 科学入口处(上)——叩问自然 从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到伽利略、牛顿,都被他们 的时代称为“自然哲学家”。直到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 的三百六十行中才正式有了“科学家”的头衔。这是个传 统深厚、备受尊崇的智力群体。他们以探索自然奥秘、构 建知识体系为宗旨,以忠于客观事实、遵从逻辑自洽为操 守,平日在书斋中凝神静思,在讲坛上放言高论,在实验 室寻踪觅迹,而一旦真理召唤的时候,又能以特有的胆略 和勇气冒险犯难,甚至甘以身殉,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向望太阳 如果哥白尼的“日心说”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太阳便理所当然受到早期科学家的刮目相看。而光芒万 丈的日轮却是让人无法仰视的。伽利略用望远镜看太阳导 致失明的传闻虽备受质疑,但他在1637年瞎了右眼后仍坚 持用左眼观察天空却是事实。被称为“英国伽利略”的哈 利奥特1609年7月便最早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绘制了人类第 一张月球“地图”,并独立发现太阳黑子,留下73页手稿 记录,却并不知道深色玻璃片虽能减弱可见光强度,瞳孔 放大后反而对紫外线“门户洞开”而造成视网膜光化学损 害。他在1612年2月17日中午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导致 失明1小时之久,长期未能复原。牛津大学天文教授格里夫 斯目测太阳直径后持续出现幻视,眼中看到“成群乌鸦飞 舞不停”。德国天文学家法布里奇乌斯父子确定了太阳自 转,并发明了望远镜暗室投影法,但仍需要首先用裸眼从 目镜中调整视场和焦距。按照他们的自述,“即使朝阳和 落日最温和的光辉,也会让眼睛持续2天出现奇怪的红色云 翳,以致视力模糊” 最骁勇而悍的太阳观察家,要数现代科学的开山祖师 牛顿了。作为三大定律和七色光谱的发现者,牛顿无疑对 万有引力的最大实体和万紫千红的终极源泉太阳怀着特殊 的敬畏和痴迷。22岁时,牛顿便把自己关在黑屋中让瞳孔 放大,先用右眼通过一面镜子盯住太阳,再把视线移向黑 暗角落不断眨眼,靠追寻和体味视网膜上的残像,来揣摩 太阳的真实面目。如此反复看到第三次时,这种视幻觉竞 能变得清晰而鲜活,牛顿也因此几乎永久失明。他在27年 后写给朋友洛克的信中还不忘详细描述当时的情景。而颜 色的本质是什么,眼睛如何感知色彩,笛卡儿、波义耳都 曾经陷人深深的困惑。牛顿为此做过一个大胆的实验,他 用锥子插进自己的下眼眶,尽量通近眼球后部,通过“海 底捞月”,向不同方向施加压力和反复搅动,造成眼前出 现黑色、白色和彩色光环。剑桥大学图书馆里,至今保留 着牛顿图文并茂的日志,记录了这个“第58-59实验”。牛 顿的时代,最便利有效的“光学仪器”就是人的眼睛了, 年轻的牛顿未免鲁葬,操作的方法也可谓生猛,甚至这个 “眼中钉”实验并没有产生多少科学价值。然而,探索真 理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也许这正是我们理解牛顿之所以 能够成为牛顿的深层原因。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