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正能量(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作者简介
心理学硕士,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师,现在美国游学,有多年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经历。长期在各电视台和报刊杂志担任情感、心理栏目的嘉宾,同时也在多家杂志开设心理专栏。 全名奥里森·斯威特·马登,·马登博士被公认为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成功学之父。 1848年,马登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桑顿乔森林地区,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他3岁丧母,7岁时父亲也去世了。为了生存,马登开始了比一般山区孩子更为艰苦的挣扎。14岁时,马登决定改变自己,23岁时,他走进了大学校门。40岁时,马登跻身社会名流。 然而,不幸接踵而至。连年干旱,经济萧条,而且他最重要的一些旅店被大火夷为平地,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五千多页手稿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但马登没有屈服,他开始了成功学方面的创作。他现在更有资格投身这个事业。 马登撰写了大量鼓舞人心的著作。马登的书在美国一上市,即受到了大众的认同,很多公立学校指定为教科书或参考书,不少公司企业发给员工阅读,在商人、教育人士、政府官员和神职人员中也深受欢迎。 马登的著作和他所倡导的成功原则改变了世界各地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命运,使他们由一贫如洗变为百万富翁,从无名之辈变为社会名流。
内容简介
你的不幸源于自身 社会上,有些生活艰难的人,他们成天被抱怨、 痛恨、敌视等不良念头占 据着。他们认为这个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或者是所在 公司老板对自己不器重, 或者是自己的父母无权又无势,但是却没有想过主观 上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 还是自己的原因,只是,人们总是难以意识到这一点 。人们没有也不愿意去仔 细想想自己生活得这样糟糕,和自己主观上有什么关 系,也不去想想自己下一 步该怎么办。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位“不幸者”。人到五十, 妻子就和他离婚了,工作 也丢了。刚找了一份送奶的活,干了一个月不到就被 炒了。他酒后的哀叹也常 常能博得不少陌生人的同情。 但是,其实他以前也是人们眼中的幸运儿,工作 在大公司,妻子谈不上国 色天香,也算小家碧玉,知书达理。在别人的心目中 都觉得他的日子过得很滋 润,羡煞旁人。 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了呢?原来,大约三年前, 他迷上了喝酒、赌博。公 司规定9点上班,他却很少在1 1点之前到;别人睡 觉,他却在外面玩到天亮; 儿子的作业他从没看过一眼,妻子生病在床他在酒馆 狂聊;工作上常常丢三落 四,领导的一句批评,往往招来他的十句顶撞……每 每看到他,相熟的人总是 摇摇头,一声叹息。 他现在的情况在别人眼里确实是不幸的,但这能 怪谁呢?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幸运之人必有 过人之处,可怜之人必然 有他本身的问题。”一家公司的老板很喜欢这句话, 经常说给职员们听。当 时,公司的一位年轻职员听了心中颇不以为然,甚至 还有些反感,心想:你有 钱,你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你幸福,可也并没有看 出你有哪些过人之处呀? 我们这些打工仔是不如你,可我们身上有什么问题呢 ?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位职员从事过广告、编辑 等多项工作,接触了大 量的人,用句老话来讲,可谓阅人多矣。这些人用一 个最世俗的标准来划分的 话,就是两大类:成功者与失败者。当然成功者不一 定是腰缠万贯,也许是事 业上有所成就,家庭生活和谐美满,自得其乐者;失 败者也不全是穷人,只是 他们的自我感觉无一例外的是:我为什么不如人?我 的运气差还是能力差?看 着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位职员常常想起那位老板说 的那句话,突然觉得这句 话简直就是一个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相信所有的不幸都会离去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在承受这么多不幸时还能 如此快乐?”我告诉他: “不幸终究会过去,没有任何地方说过不幸会一直停 留而不离去。”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的人们,都有许多历经磨 难而终成正果的例子,从 某种程度上说,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磨难 ,尽管没有谁愿意经历磨 难,但最终几乎人人都因此而变得坚强。 因此,当你处理日常事务时,应当认识到每件事 都不容易,如弗雷德·艾 伦所言:“世界就像磨刀石,而生活便是那待磨的刀 具。”喜剧演员路易·安 德森也曾说过:“那些贪图安逸的人所说的话,没有 什么是值得一听的。” 出生于美国的普拉格曼连高中都没有读完,却成 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说 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授奖典礼上,有位记者问道:“ 你事业成功最关键的转折 点是什么?”大家估计,他可能回答是童年时母亲的 教育,或者少年时某个老 师特别的栽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普拉格曼却回答 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在海军服役的那段生活。他这样介绍道: “1944年8月一天午夜,我受了伤。舰长下令由 一位海军下士驾一艘小船 趁着夜色送身负重伤的我上岸治疗。很不幸,小船在 那不勒斯海迷失了方向。 那位掌舵的下士惊慌失措,想拔枪自杀。我劝告他说 :‘你别开枪,虽然我们 在危机四伏的黑暗中飘荡了四个多小时,孤立无援, 而且我还在淌血……不 过,我们还是要有耐心……’说实在的,尽管我在不 停地劝告着那位下士,可 连我自己都没有一点信心。但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突 然前方岸上射向敌机的高 射炮的爆炸火光闪亮了起来,这时我们才发现,小船 离码头不到三海里。” 普拉格曼说:“那夜的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这个戏剧性的事件使我认 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事被认为是不可更改、不可逆转 、不可实现的,其实大多 数时候,这只是我们的错觉,正是这些‘不可能’才 把我们的生命‘围’住 了。一个人应该永远对生活抱有信心,永不失望。即 使在最黑暗最危险的时 候,也要相信光明就在前头。” 二战后,普拉格曼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开始的时 候,他接到过无数次的 退稿,熟悉他的人也都说他没有这方面的天分。但每 当普拉格曼想要放弃的时 候,他就想起那戏剧性的一晚,于是他鼓起勇气,一 次次突破生活中各种各样 的“围”,终于,他拥有了现在炫目的灿烂和辉煌。 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结 论总是相同:那些经历过 磨难的人,比那些沉溺于安逸的人更易于成功;那些 遭遇过艰难困苦的人。比 那些生活在安乐窝里的人更有能力克服困难。 任何的不幸都会过去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 要心存乐观,预见到前面 的光明前途,千万不可轻易灰心和放弃。 P0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