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 扁舟越大江

苏东坡 : 扁舟越大江
作者: 夏建国|责编:杨晓方//丁琦
出版社: 湖北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4.40
折扣购买: 苏东坡 : 扁舟越大江
ISBN: 978721610533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二、“乌台诗素”磨难 “淹滞”生涯的开启 从宋仁宗手上接过皇位 的宋英宗赵曙(1032—1067) ,还记得先皇“为子孙得两 宰相”的话,也非常欣赏苏 轼的才华学识。治平二年 (1065)正月,苏轼任满还朝 第三次进汴京城。宋英宗了 解到他在凤翔政绩卓著后有 心大用。但就是在这样的情 况下,影响苏轼兄弟俩仕途 升迁,使他们最终没能坐上 宰相位置的悲剧却悄悄拉开 序幕。其开场曲便是英宗越 级使用苏轼的提议搁浅,不 仅开启“淹滞”生涯,而且为 后来包括“乌台诗案”在内的 一系列贬谪磨难悲剧预定了 基调,还为苏轼后来贬到黄 州、结缘武昌埋下伏笔。 在一次朝议时,英宗突 然提出要将苏轼召人翰林制 诰。这一升迁便是五级,满 朝文武甚感惊异。宰相韩琦 以“资浅”为由劝说英宗不能 “骤用”苏轼。这一理由成为 后来政敌打击他们兄弟俩的 利器。对此,史学家评说: “计自英宗以来,(苏轼)凡 淹滞者二十二年。” 后来苏轼通过召试人直 史馆。不久妻子王弗病逝, 第二年父亲又去世。待到守 孝期满,苏轼兄弟俩于熙宁 二年(1069)二月第四次进汴 京城时,朝廷政局已发生巨 大变化。 先是宋英宗驾崩,接着 是宋神宗一上台就任用王安 石,大刀阔斧地推进变法。 本来苏轼也是力主变法派, 但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不 得当举措,他义毫不客气地 给予批评。《宋史·苏轼传 》记载:“轼见安石赞神宗 以独断专任,因试进士发策 。”对此,“安石滋怒,使御 史谢景温论奏其过”。 谢景温(1021一1098)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