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心理学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攻击他人——无目的性的情绪宣泄 3至5岁是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多发阶段,这时的孩 子会因为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漂亮,就产生内心想要得 到的欲望,最直接的就是伸手拿,如果别人不给,孩 子就可能本能地去抢,甚至很自然地用暴力的方式来 获得自己想要的。而聪明委婉的孩子可能会直接说这 个玩具多么不好,从而让对方难过,主动放弃玩具, 自己就可以轻易获得了。因为孩子的逻辑很简单,所 以孩子的这种攻击性行为未必是带有目的性的,他们 只是想通过攻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间接造成 了对他人的伤害。 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联合其他孩子用嘲笑等 方式对某个孩子进行言语伤害,以此孤立这个孩子, 这样的行为很明显是带有攻击性的,会不利于孩子处 理人际关系。所以,不要以为你的孩子会攻击人,就 不会受欺负。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如果能加以正确 引导,就可以变为人格中的积极成分,如坚忍的性格 、顽强的意志品质等——这是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所 必需的。 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在自己的区域内活动,超 超看了一会儿《小猴浴室》,觉得无聊极了。于是他 便把书往地上一扔,走到书架旁,使劲探头找着,可 是找了好久,还是没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反而将原本 整齐的书架翻得乱七八糟。翻得累了,超超就坐在书 架旁边无聊地看着大家玩。 无意中,超超看见慧慧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企鹅 的故事》,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走过去什么也没 说,一把从慧慧手里抢过书来,嘴里还说着:“这是 我的。”慧慧看得好好的,书就被超超抢走了,心里 自然很不舒服。于是慧慧便试着跟超超抢,超超看到 慧慧上来抢,更认定这是一本极好的书,于是便挥起 拳头打向慧慧的后背。幼儿园老师看见了,赶紧把慧 慧和超超分开了,真要是打起来,伤了谁都不好。 后来,幼儿园老师给超超的妈妈打电话,说超超 经常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欺负别的小朋友,已经不是第 一次了。有一次,超超拿着呼啦圈一个人在一旁玩, 看见别的小朋友坐着蹦蹦球正跳得开心,他竟然上前 一把抢过人家的蹦蹦球,并用呼啦圈死死地拽着对方 的脖子。超超的妈妈听了很是害怕,这万一要是伤了 人家小孩,那可不得了啊! 可是妈妈回家之后转念一想,反正受伤的又不是 自己家的小孩,超超这样也是厉害的表现啊!自己工 作挺忙的呢,哪有时间管孩子在幼儿园打了谁啊!再 说了,哪有孩子不打架的呢!于是她并没有教育超超 ,想着小孩子怎么会下狠手打人呢,一定是幼儿园老 师太过于夸张了。 显然,超超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在班里,他倚仗自己的优势,欺负比他弱小的同伴 。而家长得知后也从不严厉批评他,而是不了了之, 甚至有点维护自己的孩子的心理,更加纵容了超超的 攻击性行为。其实,像超超这种攻击性行为不仅会给 别的小朋友带来伤害,甚至还会发生危及别的小朋友 生命的事件。何况谁也不愿意和这种有攻击性行为的 孩子玩,就会让这种孩子更感到孤独,不利于身心发 展。 幼儿攻击他人后如果尝到了“甜头”,得到其所 需物品或者受到家长的夸奖,他们就会认为人就应该 使用这种攻击性行为,而一般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 反省。这样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而攻击性行为 则会“定型”或加剧,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人格发 展。而这就需要家长让孩子认识到攻击他人是一种很 令人讨厌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嫌弃,使孩子一点点 改掉这种行为习惯。 孩子需要分享、理解与疼爱,不需要说教、责骂 与冷落 《情感智商》的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 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 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 。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自我认同感往往较差,他们由 于比一般孩子更多地受到批评,故自卑抱怨心理较强 ,总认为他人对自己不理解,索性破罐子破摔。这些 孩子常对他人进行有意伤害,也包括语言伤害。其实 ,这更是情感脆弱的一种表现。 年纪小的孩子没有强烈的是非观念,他们的语言 往往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比如孩子说打死妈妈 ,也可能是反映自己对妈妈的不满意。也有一种可能 ,孩子本来比较喜欢妈妈,但妈妈对小孩的管教太粗 暴,做法跟孩子的期待有落差。即使在这类幼儿身上 的攻击性行为是由其主观情感所影响的,但也必定与 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教育因素密切联系。冷漠的家 长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并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 孩子,还允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从而更容易培养 出具有攻击性的儿童。 孩子的攻击性其实是一面镜子,家长可以看到镜 子里的自己。在幼儿期内,对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和 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硬性管教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或者 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理睬,都会酿成恶果,所以要 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 来认真对待。具体做法是: 1。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日常生活中,有攻 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某些影视剧特别是 有暴力情节的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 行为。应让孩子尽量少接触这些,避免孩子模仿。 2。积极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 家长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是要以平 和的方式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 3。实行短时间内的“冷处理”。家长可以对孩 子的攻击性行为故意忽略,让他独自待在房间里,或 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也许会使孩子“ 若有所悟”。同时,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会 “坐冷板凳”,同时要注意安全,时间不宜过长。 4。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平时家长对待孩子要 求严苛,或者对孩子不守信用,造成了孩子心里对家 长的极度不满,从而在语言行为上表现出了父母的坏 影响。所以,家长越是对那些有打人、咬人倾向的孩 子,越是要避免使用暴力。 5。奖惩得当。孩子做对了自然要奖励,而孩子 做错了,自然要惩罚。可是打骂可能不但不会使孩子 改正错误行为,甚至可能让其变成一个不怕任何打骂 的“皮小孩”。惩罚措施最好能触动孩子的心灵。P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