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经济学下午茶系列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经济学下午茶系列
作者: 靳会永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经济学下午茶系列
ISBN: 978712109810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同竞争企业一样,垄断企业的目标也是利润最大化。垄断由此带来的市 场结果,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往往不是最好的。 垄断一词最早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这句 话。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在资本主义经 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的协议或 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经济学的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上,通过一个或多个 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 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由于垄断者是其所生产产品的唯 一卖者,因此,直接面对整个市场,换句话说,他将面对向下倾斜的市场需 求。而买者人数众多,因此是竞争性的,也就是说,买者是价格接受者。因 此,卖者可以通过控制产品价格或者产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日本尼西奇公司的董事长多川博是世界有名的“尿布大王”。 原来,尼西奇只是一家小公司,生产雨伞雨衣之类的产品,公司的业绩 并没有达到多川博的要求,因此他一直在为寻找公司的主导产品而冥思苦 想。直到有一天,多川博无意之中看到了一份日本人口的普查表,普查表上 说,日本每年有250多万名婴儿出生,那些年轻的妈妈没有谁不为孩子的尿 布而发愁。多川博立即从中意识到了,尿布虽小但却蕴涵着一个巨大的市 场。他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每个孩子每年仅使用2条尿布,那250万名儿童 一年就将需要500万条。而一名儿童一年远不止只用2条尿布。 于是,多川博立刻放弃了原来产品的生产,而专门生产被一些大企业看 不上眼的儿童尿布,并且专门成立了尿布公司。结果正如多川博所预料的那 样。短短的时间内,多川博的尼西奇公司不仅在日本打开了销售局面,建立 了众多的销售网点,而且其生产的尿布还被推广到了世界市场,并得到了各 国消费者的认可。最终,尼西奇公司几乎占领了整个尿布市场,由此也确立 了其对尿布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使得尼西奇公司一下子变成了赫赫有名的跨 国企业。 通俗地说,垄断就是独家生意。或者说得长一点,垄断是独家经营,或 者重要产品、服务的最先推出和独家拥有。具有这种优势的企业或机构,在 本地区本国独此一家,别无竞争。例如,美国辉瑞药厂的伟哥刚推出来的时 候.就被独家垄断。当然,垄断除了独家生意以外,还有一种叫做寡头垄 断,我们在市场上经常能发现,80%的市场和利润被两至三家最大的生产组 织所拥有。银行信用卡大部分必须通过万事达或维萨两家国际组织的网络, 世界上的碳酸性饮料的市场基本上都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垄断。不过, 独家垄断更具有优势。 关于垄断是出现在自由市场之前的说法只要看过亚当·斯密的《国富 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自由市场作为一种制度还没有确立并获 得理论支持之前,各国政府都习惯性地创造着形形色色的垄断企业,19世纪 初,自由企业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崛起。然而,到了19世纪末,舆论的潮流又 转向了。在自由市场出现后,为了控制企业的垄断对小企业的冲击,政府建 立了反垄断制度。不过,一百多年来,该制度对于保护和促进竞争到底起了 什么样的作用,经济学家并无定论。 “垄断”可以理解为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少数企业市场占有率太高;也 可以理解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市场占有率高并不违法,只有当企业利用在 某个市场的支配性地位设置障碍阻止其他竞争者进入,或者以“捆绑销售” 等方式在另外的市场进行不平等竞争时,才构成需要反对的“垄断”行为。 前者是结构规制的思路,注重市场结构的平衡;后者则可以称为行为规制, 针对企业的具体办法。 要打破垄断绝非轻而易举。通常,完全垄断市场有三座护卫“碉堡”。 其一是垄断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也就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垄断企业之所以能打败其他企业,靠的是生产规模大、产量高,从而总平均 成本较低的优势。其二是垄断企业控制某种资源。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就是长 期控制了制造该饮料的配料而独霸世界的,南非的德比公司也是因为控制了 世界约85%的钻石供应而形成垄断的。其三是垄断企业具有法律庇护。例如 , 许多国家政府对铁路、邮政、供电、供水等公用事业都实行完全垄断,对某 些产品的商标、专利权等也会在一定时期内给予法律保护,从而使之形成完 全垄断。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