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的前半生

陶希圣的前半生
作者: 贺渊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陶希圣的前半生
ISBN: 9787513328647

作者简介

贺渊,女,浙江省杭州市人,***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国思想史及民国政治史的研究,出版《三**义与中国政治》《新生命研究》《陈仪全传》等专著,参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等多卷本著作的写作。

内容简介

**章 一生的基础 **节 早期教育 一、家世与启蒙 陶希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在故乡湖北黄 冈出生。原名陶汇曾,字希圣。祖上务农。父亲陶炯 照,字月波,号月舸,前清秀才。1903年,清**第 一次举行“经济”特科考试,陶月波考得经济特科一 等第四名,分发河南省。清末历任河南夏邑(1904) 、新野(1906-1907)、安阳(1908)、叶县(1909 )、洛阳(1911)诸县知县事。民国初任湖北黄陂县 长及河南汝阳道道尹。 中原、古道、骡车,父亲缓缓道来的故事,是陶 希圣对于儿时温馨的记忆。陶希圣四岁开始随父亲来 到河南开封。1906年,陶父从开封转往新野上任,带 着全家坐着骡车走了一个多月。“沿途到处都是古迹 ,如《诗经》上的汝坟,《左传》上颍考叔的故里, 朱仙镇的岳庙,许州至南阳和新野一带又有三国时代 或真或假的遗迹,增加我的历史与小说的兴趣。”他 的父亲显然慈祥而有耐心,“他自己教我读《书经》 和《礼记》,接着就读《史书》和《汉书》。他在庚 子年从北京经太原走西安,对‘楚汉之争’的地理形 势,亲身经历,特为熟悉。他为我讲《汉书》,描摹 分析,使七八岁的孩子仿佛亲眼得见刘、项两*在河 南对垒,韩信在河北、山东迂回作战的情景”。厚重 的中原文化,通过传说、书本和古迹早早地融入陶希 圣的生活,**着他以后的人生。 县衙、监狱及官场的交接,同时镌刻在陶希圣的 脑海里,挥之不去。陶家居住在县署之中。陶父作为 一个县官,主要接触的是刑名和钱谷,陶希圣1971年 回忆说:“吾父以缉捕之勤敏与问案之严明,**于 河南省。历任巡抚与藩司派他署理县事,除安阳及洛 阳为‘冲、繁、难’的县份而外,如夏邑、新野及叶 县皆是盗贼丛集的地方。夏邑有响马,新野有水盗, 叶县的强劫案尤多。吾父每*的工作,白天看案卷, 办公文,晚饭后问案断案,夜间出城缉捕盗贼,至次 *清晨回衙。我自四岁至十二岁,先是随父读书,后 来进中学*课。只要是居留县衙的时候,不仅视审听 判,每晚皆在,并与幕宾长随,谈说刑名,虽当时见 识有限而此后记忆仍清。”童年的际遇,使他成年后 自然而然地接近政治,对政治制度、行政制度有着特 殊的敏感。 儒学、新学以及革命的氛围,塑造着变革时代的 陶希圣,陶希圣身上承载着传统文化而又沐浴着欧风 美雨。早期,陶希圣所学以儒家的读本为基础。陶希 圣升中学时,正值清**实行新政,新政的重要内容 是对教育的改革。陶希圣入旅汴中学,成为清末** 代中学生。中学学习科目包括算学、英文、历史、地 理、格物(即物理和化学)以及博物(讲述动植矿物 )和体*等课程,属于*新式的教育。因此,陶希圣 也接触到进化论、法国革命等西方文明。随后,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