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青少版)/中国航天记忆丛书

苟利国家生死以--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青少版)/中国航天记忆丛书
作者: 编者:石磊//陈大亚|责编:陈芳芳
出版社: 安徽科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苟利国家生死以--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青少版)/中国航天记忆丛书
ISBN: 97875337794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有一篇众人耳熟能详、 振聋发聩的《少年中国说》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 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 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 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 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 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 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 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 ,甭蟊皇皇;干将发硎,有 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 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 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篇名作的作者,是大 名鼎鼎的梁启超。 光绪十五年(1889年), 17岁的梁启超参加广东乡试 ,考中举人,榜中第八名。 经同学陈千秋介绍,梁启超 于1891年进入康有为在广 州开办的“万木草堂”,正式 成为康门弟子,同年与康有 为同赴京师参加会试。 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正是 中华民族比较悲惨的历史阶 段:朝廷腐败、外敌入侵、 国力衰微、民生凋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 后,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陷 入了被列强瓜分、凌辱的惨 境,民族尊严丧失殆尽。清 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被迫 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当“马关条约" 中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赔 款白银2亿两的消息披露后 ,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 愤。4月22日,康有为写成 18000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力言“拒和、迁都、练兵 、变法”,即要求清政府拒 绝和议、拒绝割让国土,下 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 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 法成天下之治。梁启超为此 昼夜奔走呼号,并联络18省 1300名举人在康有为的万 言书上签字。5月2日,康、 梁二人带领各路举人与数千 市民聚集在朝廷都察院门前 ,请愿将万言书上奏皇帝( 史称“公车上书”)。上书被 清政府拒绝后,康有为对“ 公车上书”的内容做了修改 ,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建议, 撰成“公车上书记"并多次上 书清廷,终于获得光绪皇帝 的赏识。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清朝政 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在日本赤问关马关港(今日 本山口县下关市下关港一带 )签署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日本方面称之为《下 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 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 三国干涉而未实施)、台湾 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 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 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 投资办厂。 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 》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 刻薄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 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 束。康有为从制造舆论和组 织社团人手来推动变法维新 。1895年7月,他创办了“中 外纪闻",梁启超担任主要 撰稿人,撰写了大量介绍西 方各国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的文章,宣扬变法维新 。同年8月,康有为组织“强 学会”,梁启超任书记。后 清政府勒令“中外纪闻)粹刊 ,又下令解散“强学会”。 1896年3月,梁启超秉承康 有为旨意,与黄遵宪、汪康 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梁 启超任总撰述(即主编)。梁 启超通过这个刊物,传播他 的政治主张。其间,梁启超 发表了“变法通议”等一系列 重要文章,涉及中国当时的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各个方面。文中梁启超大胆 批评清廷腐败,抨击顽固保 守思想,提出拯救办法。文 章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感 情充沛,文字流畅,表现出 爱国志士的变法决心和勇气 ,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895年,维新运动达到 高潮,各地学堂、报馆、学 会如雨后春笋,维新思想得 到广泛传播。梁启超担任湖 南时务学堂的总教习。光绪 皇帝于1898年下达“明定国 是诏",宣布维新变法。是 年5月5日,光绪皇帝召见梁 启超,命呈“变法通议”,赏 六品衔,掌管京师大学堂译 书局事务。由于维新运动触 犯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势 力的利益,终于在103天后 被慈禧扼杀,史称“百日维 新”。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