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鉴(典藏诵读版)
作者简介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内容简介
总序 【原文】 冯子曰:智无常局①,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 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 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 愈纷②,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 ,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 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 逆而实顺;方其闲闲③,豪杰所疑,迄乎断断④,圣人不 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 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⑤焉 ?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 “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注释】 ①常局:固定不变的格局。 ②纷:混乱。 ③闲闲:清闲、悠闲的样子。 ④断断:果敢决断。 ⑤有触而现:得到机会并展现出来。 【译文】 冯梦龙说:智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能恰如其分地 依据局势的变化而变通才是上等的智慧。所以,愚诔的人 偶尔会表现出智慧的一面,而聪明的人相反会因为思虑过 细出现失误。这是什么原因呢?上等的智慧没有存心所为 却合于局势,没有细致考虑谋划就能达到。他人选取小的 ,我却趋向于大的;他人只顾眼前,我却审视长远利益; 他人萌动而形势*加紊乱,我冷静而自会匡正;他人束手 无策,我却游刃有余。如果像这样,再难的事都会变得容 易,再大的事都会显得微不足道。具有上等智慧的人处理 矛盾可以达到他人毫无知觉的微妙境界,而他的一举一动 ,往往出乎常人的意料思考之外。或者*初抵触,而后配 合;又或者表面看起来悖逆,而实际上顺应。当他悠闲时 ,智勇出众的人会感到疑惑;而等他果断地采取措施,即 使德高望重的大智之人也无法改变。哎!智慧到了这种程 度,难道不是上等的吗?上等的智慧不可能通过学习获得 ,难道说效法上等智慧仅能得到中等智慧吗?抑或俗语有 云“下下等人有上上等智慧”,或许是有所感触而偶然发 现的吗?我条列智慧之梗概,分为“见大”“远犹”“通 简”“迎刃”四卷,而统称为“上智”。 见大卷一 【原文】 一*一纵,度越①意表。寻常所惊②,豪杰所了③。 集“见大”。 【注释】 ①度越:超出。 ②惊:害怕。 ③了:了解。 【译文】 一*一纵,往往在预料之外,这是平凡的人*害怕碰 上,豪杰之士却*能拿捏分寸的地方。集此为“见大”卷 《智囊》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全书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其下又分见大、知微、雄略、敏悟等28小类,包括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本书本着以古为鉴的原则,从原书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篇章,精心地进行了解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赏读之余,从中汲取成功的养分,丰富自己的阅历,成为一个成功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