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脾胃病专家学会养脾胃(汉竹)

跟脾胃病专家学会养脾胃(汉竹)
作者: 赵迎盼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跟脾胃病专家学会养脾胃(汉竹)
ISBN: 9787571335618

作者简介

作者 赵迎盼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赵医师从小热爱中医,喜欢看各种中医典籍,致力于祖国传统中医事业。赵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时,师从著名的中医专家唐旭东,更深地领悟到中医的精髓。 忙碌的学业和工作日程中,赵医师时刻都能保持活力满满的状态,因为她有自己独特的保养方式,坚持用日常饮食调养呵护自己的五脏健康。 赵医师更善于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调理,并提供完善的就诊建议和随访方案。重视饮食、起居、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是赵医师调理、治疗疾病的执业宗旨。

内容简介

P2~3 我们的脾胃好不好 李杲在《脾胃论》中讲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生化气血的重要任务。胃被称为“太仓”“水谷之海”,主要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它就像一个大袋子,接纳吃进去的食物,然后将这些食物进行初步分解、消化。脾被称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就是将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食糜,进一步加工成水谷精微,然后将这些精微物质运送至全身。 很多人其实并不满楚自己的脾胃状况:“也许、可能、大概挺好的吧?在这个不愁吃喝的年代,脾胃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于是在这种不了解和不重视的情况下,很多脾胃问题和由脾胃不好导致的其他疾病开始出现。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判断脾胃是不是处在健康状况下。 看口唇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中提到“口唇者,脾之官也”,意思是说脾有问题,就会表现在口唇上。《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也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大意是口唇的色泽与身体气血是否充盈有关,口唇红润,实际上是脾运化功能正常的外在体现。 看鼻子 中医认为,胃经起于鼻,所以脾胃的经脉与鼻窍相连。食物蕴积滞留于胃,久积化热而致胃热,脾的运化功能不好,脾气不能摄血或肺虚火上冲,都会导致鼻子出现鼻腔干燥、鼻出血、嗅觉失灵等一系列变化。 看眼睛 肝开窍于目,眼睛功能的正常,依赖于肝血的濡养,而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因此可以从眼睛看脾胃。如果视物模糊、眼睛红肿、眼睑下垂,同时还伴有舌淡、食欲不佳、大便稀薄,就说明脾气不足。 看耳朵 肾开窍于耳,是人的先天之本,但是也离不开后天之本——脾胃的滋养。如果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肾精必亏,耳窍失养,就会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 脾胃是全身的营养来源 如果把人体看作行军打仗的军队,那么要想取得胜利,就需要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脾胃就如同这支军队的“粮库”,脾胃一旦失常,身体的五脏六腑就会失去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可谓是“牵脾胃而动全身”。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相辅相成,气血相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是运化水谷精微的枢纽,但如果要完全完成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合成新的气、血、精、津液,还必须依赖心、肝、肺、胆等其他脏腑器官的相互配合。 脾胃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五脏六腑参与脾胃的消化吸收食物上,还体现在脾胃出现病症,就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这一点上,而且根据五行关系,很容易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传变现象,正如明末医学家孙文胤在《丹台玉案·脾胃门丁》所说:“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 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脾居中土,调和四方”,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由此能够看出脾胃的重要性,只有脾胃好了,全身各脏腑才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正常运转。 脾胃好的表现 嘴唇红润,润滑有光,干湿适度。 嗅觉灵敏,鼻腔干湿适度,无鼻塞、流鼻涕、鼻出血症状,鼻尖、鼻翼无黑头等。 视物清晰,眼睛明亮,不干涩、无黑眼圈等。 听觉灵敏。 不同人群脾胃健康的表现 孩子:身体结实,不感冒。 老人:消化顺畅,睡眠好。 女人:身材匀称,气色好。 男人:体格健康,元气足。 P38~39 尿床:脾肾不足 孩子已经6岁了,还总是尿床,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自己也不想这样,可就是控制不住,为此还伤心地哭过,怎么办呢? 尿床又被称为遗尿,指的是5岁以上的孩子在睡眠中无法控制小便而自行排尿的一种病症。脾胃长期受损,伤及根本,连带肾气亏损,则会导致孩子小便自遗或者睡眠中小便自出。 脾肾不足是主因 中医认为,孩子遗尿多是因为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肾脾不足是宝宝尿床的主要原因,肾是自然的基础,如果肾精充足,后天发育就会正常,如果肾精不足,肾脏的温、蒸、养等功能就会减弱,表现在膀胱上,就是容易尿床。脾的功能主要是运输和转化,在体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脾功能正常,消化、吸收和排尿才能正常,脾不好,运化失常,就容易导致尿床。 除此之外,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家长未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等,均可能导致孩子尿床。 食疗养脾胃和肾 可从健脾和胃入手,肾气不足是先天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补先天,致使气化功能恢复正常,尿床自然就好了。 孩子如果尿床的同时,还伴有舌苔白厚腻,大便稀溏,则很可能是脾胃虚寒,身体里有寒湿,此时,需要做的是给饮食做减法,少吃西瓜、雪糕及海鲜等寒凉食物。 山药蛋黄粥 材料:山药50克,蛋黄2个,大米50克。 做法:①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山药洗净,去皮,切片。②锅中放入大米,加水煮沸,放入山药片,小火煮至食材将熟,放入蛋黄,煮至食材全熟即可。 小米大枣粥 材料:小米60克,大枣4个。 做法:①小米、大枣均洗净。②锅中放入小米、大枣,加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熬煮,待小米黏稠即可。 尿床的影响 第一,孩子晚上尿床会影响睡眠质量,白天自然会无精打采。 第二,生活中尿床的孩子对外界刺激更敏感,一些小的活动会紧张,这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第三,遗尿症儿童不喜欢与人过多交流。一般来说,性格会比较内向、自卑,如果尿床长期得不到缓解,甚至会让孩子变得自闭。 惊吓也会导致尿床 孩子如果白天受到了惊吓,会导致肾气不固,表现为尿床,甚至大小便失禁。此时要以安抚为主,给孩子足够的安慰,抱一抱他,轻声地和孩子说说话,让孩子逐渐安静、放松下来。 改善尿床的小方法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白天睡1~2小时,避免白天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晚饭后避免大量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P124 豌豆 性:平;味:甘:归经:脾、胃经。 养脾胃功效:豌豆具有调和脾胃、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除呃逆等功效,适用于湿浊内停的呃逆、呕吐、腹胀、泄泻等症。 养脾胃吃法 主食 豌豆粒磨成的豌豆粉是制作糕点、粉丝、凉粉、面条等风味小吃的原料。 做菜 豌豆的嫩荚和嫩豆粒可做菜用,也可制作罐头。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中气不足者、慢性腹泻者、哺乳期女性宜常食。需要注意的是,尿路结石、皮肤病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不宜食。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者慎食。 养脾胃食疗方 豌豆鲍鱼粥 材料:鲍鱼200克,豌豆粒25克,高汤1 000毫升,银耳、胡椒粉、盐各适量。 做法:①银耳洗净,用清水泡发1小时左右,择掉硬黄的部分;鲍鱼洗净。②锅内放人高汤,煮沸后放入银耳稍煮。③放入豌豆粒煮片刻,再放入鲍鱼,加适量的胡椒粉与盐调味,再煮片刻即可。 养脾胃的食材搭配 火腿+豌豆:豌豆和中下气、止渴止泻,搭配有益肾功效的火腿,可养胃气、补虚劳。 蘑菇+豌豆:蘑菇与豌豆搭配着吃,可以消除因油腻引起的口味不佳、食欲缺乏等症状。 脾胃,共同承担着生化气血的重任,因此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即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脾胃是人生存的根本,由此可知,脾胃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脾胃出现问题,身体会有警示,本书将人们容易忽视的与脾胃有关的不适症状一一展示出来,并以脾胃科大夫专业的角度进行解读,从饮食、按摩、生活习惯等方面给出适合儿童、老人、女性、男性的调养方案。 通过本书,让全家养出好脾胃。脾胃好了,小孩爱吃饭、长得高;老人吃饭香、好消化;女性气色好、皮肤光滑;男性精气神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