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证据的运用

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证据的运用
作者: 编者:岳慧青
出版社: 法律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5.00
折扣购买: 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证据的运用
ISBN: 978751972027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无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不时见诸报端,刺痛人们的神经。 通过少年刑事司法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既是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门的神圣职责,也是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实践表明,相比普通性侵害案件,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被侵害对象较为弱小,缺乏自护意识和能力,报案不及时,导致客观性证据难以固定,一旦言词证据出现反复,将使查办案件陷入困境。除了这些犯罪学上的特点,还有法律依据不健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被害人的证据收集设定了法定代理人或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心理专家介入等特殊规定,但还没有达到体系化的程度,离独立、完善的少年刑事法律体系相去甚远。有关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混同于普通刑事犯罪,在询问方式、询问技巧、询问设施保障等方面与性侵害成年人案件办理规定没有实质差别。而不少国家在此方面做了特殊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处理,如选择屏蔽证人席、实时网线作证、适宜未成年人的专业场所、使用辅助工具(玩偶)、允许心理支持者在场、法官除去假发和法袍等。此外,在证据审查,指控、认定犯罪的指导理念,证据适用标准等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 2013年,“两高两部”出台《性侵意见》,对实务部门办理此类案件起到了指导和统一作用,但仍存在办案理念不一致、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比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究竟具有哪些特点?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据方面有哪些特殊性?办理此类案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证据的收集技术有哪些?证据的审查、认定标准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困扰了实务处理。如果不从理论上予以澄清,将影响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精准打击,也妨碍“特殊”“优先”“双向”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政策的落实。 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勇于理论担当,聚焦关键问题,组织北京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领域的业务骨干,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实务支持,从司法理念到证据运用,从调查取证到审查采信,突出实务指向,佐以大量案例,内容丰富、条分缕析、指引妥切,填补了国内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刑事证据研究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以此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还转化形成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办理证据运用指引(建议稿)》,从理论的指引落地见效转化为实务的指引。希望该书成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人员的“案头卷”“一本通”,为健全完善我国未成年司法理论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