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9.00
折扣价: 442.89
折扣购买: 这里是中国系列(套装共3册)
ISBN: 9787521769883
星球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业科普内容创作机构,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解构世间万物,用地理的视角来认知世界和人类文明。2018年,星球研究所被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之一。2019年至今,陆续推出《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中国2》《这里是中国3》,图书获得“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中华优秀科普图书”等荣誉。
序 从三大时间尺度看中国地理 历时近两年,《这里是中国2》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在上一本书中,我们带领大家从空间上理解中国地理,以三级阶梯为主线,展现中国从西到东、从荒原到人间的地理环境变化。而从这一本开始,我们将带领大家从时间尺度理解中国地理。 我们可以用三个时间尺度来理解中国地理。 第一个时间尺度,是6500万年来的中国。6500万年来,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中国的三级阶梯,塑造了华夏的山山水水。这是数亿年来,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造山事件。我们因此拥有全球最多的极高山,拥有全球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活动中心,拥有全球典型的季风气候,拥有作为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亚洲水塔。这样极致的华夏山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第二个时间尺度,是1万年来的中国。1万年来,从农业起源开始,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最灿烂的文明之一。我们改造地表,建设农田、村镇、城市,那些宏大的文明遗迹,至今在这片土地上存留和延续。这样灿烂的中华文明,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第三个时间尺度,是100多年来的中国。100多年来,从清朝末年开始修建铁路、公路,到现代中国正在经历蓝色星球上最大规模的地表塑造。包括各种连接全国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各种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还有最大规模的城市崛起。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过程,见证这一过程。这样巨变的现代中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三个时间尺度,三个宏大的主题——华夏山水、中华文明、现代中国——构成了一个从自然到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也构成了我们“这里是中国”系列接下来三本书的主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们优先从100年的时间尺度开始,为你呈现现代中国的地理面貌。 100年来的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对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而本书将打造一种全新的架构,一定会让你对现代中国拥有全新的认知。它分为四个部分,包括连接、重组、家园、梦想。你将会看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跨越大江大河、跨越高山峡谷、跨越海峡海湾,将这个庞大的国家连成一体的;你将看到中国是如何实现前所未有的资源大范围调动重组的;你将看到中国正在为恢复青山绿水、恢复美好家园而做的各种努力;而在最后一章,你将看到我们不仅重塑了地表,还在仰望星空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此外,这次也将同样给你带来极致的视觉体验。185位摄影师和16家机构的267幅摄影作品、星球研究所设计师和地图师精心准备的80张制图,尤其是4张最长可达1.6米的拉页,将展现一个“长长的中国”。 请和我们一起继续那个梦想: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 ………… 这里的“我们”,也包括你。 星球研究所所长 耿华军 2021年5月1日 序 一起看遍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 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这片土地山脉广布、江河纵横。这片土地上的创造,也是如此深厚、如此多样。 地上、地下、水下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和可移动文物108154907件(套),它们共同见证了我们的华夏文明史诗。 1万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南方驯化了水稻,之后又在北方驯化了粟、黍。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我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采集,开始了彻底的变革,人们称之为“农业革命”。农业为之后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后,我们的创造加速发展,建设农田、村镇、城市,造物的类型、数量都越来越多。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名镇312个、名村487个、传统村落8155个、历史文化街区1274片、历史建筑6.72万处,是我们的伟大创造;总长达21196.18千米的长城,历经两千年战与和,诉说四万里家与国,是我们的伟大创造;总长3166千米的中国大运河,全球开凿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是我们的伟大创造;总面积超过5亿亩的梯田,让漫山皆云梯,是我们的伟大创造;两端直线长度相当于赤道1/4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梯航万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则是我们和东西方众多文明共同的伟大创造…… 它们是如此重要! 正因为这些伟大创造,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最灿烂的文明之一。 正因为这些伟大创造,这片土地才成为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才成为中国人。我们创造了文明,文明也定义了我们。 更幸运的是,这些宏大的文明遗迹至今都在大地之上,历历在目。它们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所以,又一个3年!《这里是中国3》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我们从上一本书开始,采用三大时间尺度讲述中国地理,分别是:6500万年以来的中国,探索极致的华夏山水;1万年以来的中国,讲述农业起源后灿烂的中华文明;100年以来的中国,记录巨变的现代中国。这本,便是讲述1万年以来的中国。 1.上述数据包括了部分旧石器时代的文物,但以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居多。 2.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阶段: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也就是说,在约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基础;距今五千年前后,以各地“古国”社会形成、“最初的中国”形成和良渚文化构建早期国家为标志,中华文明形成。因而本书中的华夏文明史诗,是指从约一万年前农业起源到进入文明阶段的历史,包括了文明起源前的积累阶段,并非单指文明的时间长度。 但是,讲述中华文明的角度是如此丰富,我们只能选择一种思路,选择其中不足万分之一的篇目,呈现给大家。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四个部分: 1 起源:早期,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蒙昧时,良渚、二里头、三星堆等在各地陆续崛起。就像黑暗中的火柴,不断点燃又熄灭。 2 生长:后来,越来越多的村镇、城池在各地兴起,像长安、南京、丽江等,在华夏大地上,它们就像持续燃烧的灯火,照耀千年。 3 互动: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的交流互动非常频繁,包括长城、大运河、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大地上,画出了一条条闪亮的动脉,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让中华文明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创造:这是中国更加繁多的物质文明创造史,它们如同沧海遗珠,弥足珍贵,包括民居、梯田、古塔、兵马俑、圆明园等。 所以,我们期望通过这本书,与读者一起看遍这些伟大遗产,一起看遍中华文明的伟大造物。也希望这本书的读者,翻开一页,就是千百年;翻开一页,就能看到无数先民的智慧。 此外,这次将同样带给你极致的视觉体验。上百位摄影师和机构的421幅摄影作品,带你走进中华文明的现场,看见中华文明之美。星球研究所设计师和地图师精心准备的75幅可视化制图,尤其是5张长拉页,将为大家展现一幅幅文明的画卷和最有想象力的文明创造。 请和我们一起继续那个梦想: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 ………… 这里的我们,也包括你。 星球研究所所长 耿华军 2024年6月25日 推荐序 用科普,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非常高兴星球研究所继《这里是中国》后,推出第二部地理科普作品——《这里是中国2》。新书聚焦近代100年来中国的地理变迁,讲了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话题——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 我出生于苦难岁月,经历过国家受侵略时的颠沛流离。同时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见证了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深知“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两句话的分量与意涵。 在我读书和成长的时代,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年轻的学子们,你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及那个时代的人,我们立志要为国家的工业化添砖加瓦,为建设新中国奉献青春。 在我所从事的航天领域,我直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走过的不凡之路。1958年,我将目光转向太空,开始为中国开展月球探测做准备。经过35年的准备,1994年,我们开始做中国探月工程的论证,这一论证又历经10年。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到今天,中国探月工程已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我相信,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有能力飞得更远。 “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近代以来的100年里,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它值得向每一个中国人讲述,也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航天强国,是建设改变中国的一方面。通过《这里是中国2》,我们可以对百年中国地理变迁、建设改变中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坚信,两翼齐飞,中国必将腾飞。做好科学研究是我的天职,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乐意向公众推荐好的科普作品,也希望星球研究所继续脚踏实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2021年5月12日 推荐序 重塑一片山河,改变一个国家 看到这本《这里是中国2》,我的内心是激动的。 因为在这本书中,星球研究所创作团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近现代100年的巨大变化,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生态、航天等诸多方面。文字深入浅出,饱含作者团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作为一名毕生从事测绘遥感事业的工作者,我应该是现代中国建设成就的一名特殊见证者,因为我的工作一直是从空天地观察我们的伟大祖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太多变化,都会被我们的航空摄影设备和卫星遥感忠实记录。可以说,近代以来的100年,是我们的国家建设变化最大的时期:从没有一根钢轨,到铁路、公路纵横四方;从没有一盏电灯,到14亿人全民通电;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月球探测、登陆火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诸多激动人心的重大工程逐一实现。 100年有多久?100年会发生什么?100年间,我们做了什么? 我想我们大家的答案会是: 100年,我们重塑了一片山河; 100年,我们振兴了一个民族; 100年,我们改变了一个国家。 能把这100年的发展与变化系统地、科学地、通俗易懂地展现出来,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因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自然山川,也要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更要了解我们的父辈和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现中国。 正值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要共同来讲好现代中国的建设之美,讲好现代中国的家园之美。希望星球研究所能不断做下去,创作出更多美好的作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2021年5月12日 ※内含: 1 《这里是中国》1册 讲述中国山河之美 2 《这里是中国2:百年重塑山河》1册 讲述中国百年建设之美 3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1册 讲述中国五千多年来的文明之美 4 精美明信片 5张 片纸印山河,寸心载文明 5 “华夏文明”帆布袋1个 美观实用,尽显匠心 ※知识大礼包,礼赠佳品 送孩子:学知识长见识,全新方式阅读中国的大地与历史 送朋友:足不出户,发现中国之美,了解你不知道的中国 送员工:致敬一代代中国人一砖一瓦的创造 送领导和客户:跟随每一页图文,见证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大创意、大格局、大手笔,一套书阅尽中国山河之美I文明之美I建设之美 在高山大河里读懂中国,在历史文脉里阅尽千年 11张最长可达1.8米的超长拉页,拓展宏大场景,增加知识细节 150幅一看就懂的超大信息量制图,多维度信息整合,高效可视化复杂数据 1000多张绝美摄影大图,震撼展现自然之美,深度呈现人文魅力 1500多页温情中国故事,过眼皆景致,处处有故事 ※全新方式打量中国大地与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现在与充满希望的未来 1绝美风光,重新发现中国之美。从世界屋脊到海角天涯,从荒野大漠到烟火人间。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造就了中国。 2超级建设,回望近代中国百年崛起之路。从高铁飞驰、大桥横跨,到大坝屹立、火箭腾空。阅读超级建设的视觉盛宴,领略大国崛起的磅礴力量。 3文明溯源,解密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从浪漫的良渚到永不离场的南京,从连通四方的大运河到容纳200亿中国人的家园,致敬一代代中国人一砖一瓦的创造。 ※打卡美景学知识,灵魂与书一起在路上 告别“傻玩”,带着学问去旅行,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心灵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中得到滋养,将自然之旅与文明之旅中的收获从视觉的愉悦升华为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的深度感悟。 ※走进一座凝聚无限创造力的纸上博物馆,开启震撼心灵之旅 从展现地质演变的自然奇观,到呈现古老文明遗迹的博物馆,再到展现现代中国建设成就的“超级工程”,这座纸上博物馆,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让我们得以深入领略中国大地的万象之美,深度探寻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创新,激发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文化瑰宝的珍视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由衷赞叹,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汲取滋养灵魂的力量。 ※一堂给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必修课,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从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角度出发,这套书犹如展开一幅漫长的历史画卷,详细地勾勒出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脉络;在地域文化的广泛呈现上,书中涵盖了中国广袤大地上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特色;从现代中国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角度,书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在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实践与成就。这套书无疑是为中国人精心打造的一堂文化自信必修课。 ※装帧精美,印刷豪华,彰显品质 黑色加宽提手,承重结实 大面积烫金工艺,红金搭配,烘托节日氛围 5色彩印,高清还原精致图片质感 图书封面采用凹凸工艺,真实触感体验大美中国 裸脊锁线装帧,180°摊开,享受全视野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