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历史(贰拾伍)

中国国家历史(贰拾伍)
作者: 刘军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中国国家历史(贰拾伍)
ISBN: 9787520722469

作者简介

总主编刘军,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国家历史》还形成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和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当代世界等杂志社的强大专家团队,为《中国国家历史》的编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内容简介

走回六朝烟水间——六朝博物馆纪实 文| 六朝博物馆 宋燕 六朝博物馆是南京市博物总馆下属分支机构,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302号。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定都南京,出于历史原因,六朝都城几乎没有地面遗存。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长江路北侧、东箭道东侧,原汉府街长途汽车站工地发现了一处六朝时期的夯土墙遗址,该遗址墙基宽约25米,夯土外侧包砖。此前在附近也发现过类似的夯土包砖遗迹。据考证,该处土夯墙为六朝建康城城墙遗址。这次考古发现,对于确定六朝台城东界及台城布局、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继2003 年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之后六朝建康城考古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多次论证决定在遗址上建设一座展示六朝历史文化、文物遗址的博物馆。2011年12月,六朝博物馆开工奠基,2014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展览篇——走回六朝烟水间 六朝博物馆主要陈列——“六朝历史文明”分布于建筑的负一层、二层和三层,展陈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六朝帝都”“六朝风采”“六朝人杰”三个篇章。展览以建康城夯土墙遗址为主角,以1200余件六朝文物为实证,从“城”“物”“人”等方面反映了六朝历史文明。该展览荣获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称号。位于负一层的“六朝帝都”展厅,也是六朝建康城夯土墙遗址保护区。南京是3—6世纪东吴、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隋平陈统一中国后,历经360年的建康都城宫阙被荡为平地。六朝建康城,宫室壮丽,人烟稠密,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是一座闻名于世的东方大都会。进入21世纪,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先后对南京城区数十个地点进行发掘,获得了一批与六朝建康城密切相关的考古资料。通过这些遗址的发掘,笼罩在六朝建康城上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六朝帝都”展览区以遗址为核心,通过南京地区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及文献档案资料,分都城建设和社会生活两部分,讲述六朝建康城的兴起与发展,勾画出六朝都城的形制、规模、布局的轮廓,表现六朝时期建康人的起居、饮食等社会风貌,引领观众去发现、认识六朝都城的繁华。 二层的“六朝风采”展厅分“瓷器里的艺术”“塑像里的艺术”和“线条里的艺术”三个单元,通过六朝青瓷、陶俑、墓志和画像砖等文物,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等角度,再现了六朝时代“美”的觉醒。六朝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人们崇尚自然,注重思辨,形成了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个性的解放激发了六朝艺术的蓬勃成长。书法、绘画、雕塑等迅猛发展,成就卓越,美不胜收,为古代中华民族艺术与美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朝艺术创作特别重视人的审美感受,以“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为核心的美学艺术观,不仅体现在顾恺之、王羲之等书画大师的作品中,而且渗透进了青瓷、陶俑、石刻等出土文物中。展览以六朝文物为载体,从艺术的角度解读六朝文物,将“美的概念”根植于展厅中,渗透到展览的各个方面,让观者感受到“神采飞扬”的六朝艺术之美。 读者通过本组文章,可以领略六朝时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