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传

唐伯虎传
作者: 孙炜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98.00
折扣购买: 唐伯虎传
ISBN: 9787521766707

作者简介

孙炜,江苏常州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收藏史学者、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人民政协报主编。 常年从事人物传记史、书画收藏史的研究写作。30多年来,见证了中国收藏市场的发展。曾发表多篇中国艺术收藏史的专业文章。 作品有:《董其昌传》《拍卖场》《黄琪翔将军传》《清风见兰:郭秀仪的艺术生涯》《风流石癖·陆质雅传》《民国书画断代史》等。

内容简介

唐伯虎在三十五至三十八岁时,也就是弘治十七年至正德二年(1507年)间,有了一个全新身份:职业书画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种生活叫作“百年障眼书干卷,四海资身笔一枝”。按今人的理解就是:唐伯虎已经具备了独立思想和日趋成熟的艺术风貌,成为一个以售卖诗、书、画为生的职业书画家,没有其他收人。 前面已经说过,不幸的唐伯虎遇到了一个幸运的时代。虽然他被断绝了仕途,却可以凭借出色的艺术才华谋生致富,从而摆脱了一旦仕途折戟就必定成为“白首穷儒”的凄惨命运。 唐伯虎经历的弘治中兴后期,恰逢天时地利人和,艺术品市场欣欣向荣。还是以沈周的书画为例,来看看人们对他的艺术作品的喜爱是多么狂热。据王整说:“相城居长洲之东偏,其别业名有竹居。每黎明,门未辟,舟已塞港矣。”就是说,收藏家们一大早就涌向长洲县相城的沈周家,等待收购他的作品,把他家门前的码头都堵塞了。此时的沈周已近八十岁。恰在此时,唐伯虎的书画创作也渐人佳境。一方面他要迎合和满足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他卓尔不群的艺术创作,自此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期。 凡事总须付出努力,才可能扭转命运的颓势。作为一名职业书画家,无论他名气多大,其艺术作品一旦进人市场,也就跟做生意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艺术家的工作又与引车贩浆的小生意迥然有别。比如贩夫走卒卖瓜卖菜、卖鸡卖鸭,可以沿街叫卖,直夸自己的商品品相好,而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多是斯文人,他们还须保持身段,给自己留些文化人的体面。 沈周和文微明师徒就是一对体面又成功的艺术家。不仅他们的作品换回了不菲的报酬,他们的品行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敬。他们深谙市场与为人之道。他们处世低调,善于与人打交道,而且从不吝啬给予中间人实际利益,因此口碑上佳,收获可观。 其实,艺术品的优劣之分来源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属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多数人对艺术品的真假优劣很难说清道明,判定孰高孰低,尤其是那些附庸风雅的门外汉,更是一头雾水。而艺术品市场向来水深,所以书画家们常常需要笼络一些“帮闲”,来替自己抬轿子、吹喇叭,为自己的形象和作品造势,因此艺术家身边的圈子极为重要。中国向来是人情社会,如果你人品忒差,或是过于小气,只顾自己赚钱而忽略了旁人的利益,你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虽然唐伯虎的情商远不及沈周和文徽明师徒俩,但是他的智商应该在二人之上,因此进人艺术品市场之后,他的做事风格就显得更加果断且有胆识。 为了包装自己,唐伯虎的做法的确高人一头。就在此间,他掂量了自身的优势,把自己的科举最好成绩“南京解元”刻成印章,又刻了“江南 第一风流才子”闲章,还将自己的号“六如居士”,以及“逃禅仙吏”“禅仙”“唐居士”等均镌刻成印,轮流钤印到自己的作品之上。 更为大胆的是,他还自拟诗句,如“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秋榜才名标第一,春风弦管醉千场”“世上闲人地上仙”等,也刻成了印章,钤印在自己的书画作品或者藏书上。这些诗句,在满腹经纶的士大夫眼里是极为刺眼的,有的甚至会被认为太过污秽。唐伯虎也承认,说“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为耻。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收藏家的眼球,他仍然这样做。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为了追求更强烈的广告效应。唐伯虎就是这样的人,敢于放胆,与其平庸地生活,还不如令人过目不忘。 唐伯虎在他的《夜读》中自述:“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这种不甘平凡的个性,让他要么不做,要么搞出名堂来! 唐伯虎进人艺术品市场之后,结交了众多人物,这些人皆与艺术品市场有着特殊的联系,有些人就是他的文化掮客,比如苏州古琴名家杨季静。 杨季静这个人物很特殊,他不仅是古琴家,还兼职做古玩商,同时也是书画掮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唐伯虎、文微明等苏州书画家的销售代理。 弘治十八年二月,杨季静去扬州、南京等地巡回演奏古琴,好友祝允明、王涣、文微明、唐伯虎、吴奕、刘布、钱同爱和彭昉等一齐相送。唐伯虎不仅为他绘制了《南游图》,还题诗曰:“今日送君游此地,可能按谱觅宫商。由诗可知,杨季静出门不仅纯属商业巡演,而且已经确定了目标客户时至明代,擅长演奏古琴的名家已经不多,而古老的琴谱更是凤毛麟角。世代琴师的杨季静家里藏有古琴谱,他本人也是闻名遐迩的古琴名手,结交了很多附唐风雅的富商名绅。苏州文士平日雅聚,能够聆听一曲杨季静的古琴,让心绪穿越时空,实为一大乐事。但是,古琴师这一职业并不能让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他还要兼职做一点艺术品掮客的生意。杨季静经常接受客人的委托,邀请祝允明、唐伯虎、文微明等为客户写字绘画,自己从中抽取佣金。作为回报,艺术家也常常会额外赠画给他,以示谢意。唐伯虎为杨季静画过多幅作品,除了名作《南游图》外,还有《琴士图》等。文微明在嘉靖七年(1528年)也为他绘制过一幅《蕉石鸣琴图》,并题写了《琴赋》。文微明的侄子、画家文伯仁也曾为他绘制过一幅《杨季静小像》。 一、风流倜傥狎妓游、呼朋唤友喝花酒——演绎杜撰的八卦人生(表象人生) 才华横溢、放诞不羁的“江南第一才子” 有八个老婆还“三笑”点秋香的花花公子 呼朋唤友狎妓游,及时行乐喝花酒 桃花庵里逃禅仙,迎娶青楼沈九娘 神仙生活,也不过如此 “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二、若觉人生苦,读读唐伯虎——悲情文青的戏剧人生(现实人生) 20出头,连丧四亲;家道中落,贫困潦倒 科场受挫,锒铛入狱;无缘仕途,继室反目 生计所迫,无暇内耗,转换&接纳身份 做职业画家、做商人、做掮客 隐逸难安逸,投靠宁王,险些丧命 短寿离世,草草入殓 三、一介江南书生的平凡与不凡——从唐伯虎向唐寅的转型(艺术人生) 绝缘仕途,迫于生计养家糊口的普通人 以血为墨,将人生的开合起落、命运的无常波跌、内心的挣扎与撕扯 投射到书、画、诗、文中 张力十足的画作、通透洞明的诗文 超越百年,直达当世 四、世俗社会的失败者 体制外的孤勇者——游走于主流社会边缘的异类(人格&精神人生) 由释然到洒脱,从困顿到圆融 坦率地追求自由、真诚的生活 不向命运妥协,不受世俗束缚,不被时代更改 尽历坎坷,矫矫不群、孤标傲世 抱持本真,潇洒如一,走向豁达通透、洞明超然 五、才子群像与时代传记——唐伯虎朋友圈+明中期文艺圈(时代传记) 江南文艺界群英云集、吟诗作赋、践别往还的情景 吴越之地文化兴盛、书画市场蓬勃兴盛的面貌 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沈周、周臣 王鏊、吴宽、程敏政、曹凤、文林…… 再现唐伯虎及其所处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盛况 六、百余高清插画+折页细节展示+人物关系图表 图文并茂:讲透唐伯虎故事、艺术、精神三重人生 长拉页:展示代表作溪山渔隐图、折枝花卉图 人物关系图:呈现唐伯虎一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七:明代文艺圈顶流网红的——人生八卦&书画谜题(一生八卦不少,谜题争议至今) ——“唐伯虎点秋香”是否确有其事? ——“科场舞弊案”告密者究竟是谁? ——迫于生计做掮客? ——与王阳明关系如何? ——晚年大量画作的代笔者是何人? ——真伪画作流转背后衍生了哪些故事? …… 【对唐伯虎的重新认识与定位】 内在张扬自由与外界认同压力间的鸿沟 造就唐伯虎充满矛盾的人格与极端分裂的性情 也塑造出他的多面人生—— 纵情声色又皈依佛门,放荡不羁又认同儒理 至情至性又至亲至孝,渴求功名又向往自由 是落魄奇才,是风流狂士 是头部顶流,是时代异类 是世俗的失败者,是时代的孤勇者 是放浪形骸的桃禅仙吏,是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物 其才情与癫狂,愤懑与张扬 沉郁与潇洒,哀叹与呐喊 撕扯与洞明,困顿与圆融 其生不逢时的境遇,花间醉眠的酣畅 生计所迫的转圜,囊中羞涩的困顿 以及临终绝命诗的达观(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唐寅《临终诗》) 令人掩卷长思,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