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作者简介
陈才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发表《〈主客图〉与元白诗派的成立》《张祜与元白诗派的离合》等论文。专著《元白诗派研究》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2年获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内容简介
赠 花 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题 解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诗人时在成都。“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对地位和年辈较低者的一种客气称呼。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中立过功。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说的就是他。但他居功自傲,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这首诗可能是在花敬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即兴之作,诗中描写了宴乐之盛,委婉地讽刺他恃功骄恣。 句 解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官城里管弦交奏,一天到晚响个不停。音乐声一半散入江风,一半散入云层。开篇两句运笔工丽绝巧,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乐曲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增添了不少情趣。“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在天宫才有啊,人世间能得几回赏听?这两句表面上是在赞美乐曲,实际是用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含蓄地讽刺花敬定,可谓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日纷纷”,其侈糜可见一斑。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评 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价说:“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李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 这首诗字面上朴实易懂,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认为它是用来讥讽花卿的。联系作者的人生态度、创作精神,并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和具体诗意看,后者较为可取。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花卿)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诗是有声画,画乃无声诗。每一首优秀的诗篇,都是一封关于美的公开信。“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境界的经典诗篇,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绘画名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交融,美不胜收。本书精选杜诗30余首,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并配以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优秀传统中国画。正如闻一多所称,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