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作者简介
网易新闻学院是网易传媒旗下的新闻研究机构。《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是新闻学院出品的一档科普栏目,通过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的深度合作,邀请行业权威、资深玩家撰稿,呈现中国在基建、交通、通信、科技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栏目的标语为“从未停止追赶”,选题多从细处着眼,内容生动有趣又不失严谨,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
内容简介
宇宙 137 亿年的演进过程,竟然是算出来的! 张九儿 2014 年“天河二号”一鸣惊人,让很多人知道了享有“科学加速器”之称的“超级计算机”。那么,问题来了,何为“超级计算机”? 顾名思义,“超级计算机”就是“超级”加“计算机”的超强组合体——它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平时,我们经常会抱怨自己的电脑“卡死了”,这与电脑的内存和运行速度有关。超级计算机就不会“卡”,因为它的优势就是“大容量”和“高速度”。那它究竟有多快?和我们平常使用的电脑比起来,就相当于火箭的速度和人类步行的速度对比。 在这样的运算速度下,很多复杂的科学问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进行解决,因此超级计算机也被生动地称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加速器”。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会觉得“超级计算机”这个词太玄幻,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其实不然,它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在电影产业中,你所熟悉的《阿凡达》里面的人物特效就是用超级计算机算出来的。当然,它还可以用来预测天气,研制新型材料,进行核试验模拟…… 运算 1 小时 =13 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 1000 年 说回“天河二号”,它曾连续 6 年稳坐世界超级计算机的第一把交椅,直至2016 年 6 月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 500 强榜单公布,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才将其取代。 “天河二号”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峰值计算速度 5.49 亿亿次每秒、持续计算速度 3.386 亿亿次每秒,这样的计算速度是当时排名第二位的美国“泰坦”计算速度的 2 倍左右。在这样高速的运转下,“天河二号”仍可以连续运行 10 小时无故障,运行稳定性全球第一。有这样一个计算:“天河二号”运算 1 小时的运算量,相当于 13 亿人同时使用计算器计算 1000 年。 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利用“天河二号”成功进行了 3 万亿粒子数中微子与暗物质的宇宙学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 1600 万年以后至今约 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 “天河二号”的特点是占地小、内存大。其由 170 个机柜组成,占地面积720 平方米,这与之前的“天河一号”占地面积相当,计算性能与计算密度却提升了 10 倍以上。其内存总容量为 1400 万亿字节,存储总容量达 12 400 万亿字节,这相当于存储每册 10 万字的图书 600 亿册。想想,以你的大脑要把这么多书“吃”进去要花多少亿年? 此外,“天河二号”还有一大优势,就是耗电量低。这套系统功耗 17 808 千瓦,这样的能耗系统,一年大约耗电 2 亿度,看着数字比较大,但其实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同样的运算量,1000 台电脑连着网线运算 10 天就要耗费 1 万度电,而超级计算机只需 2 天和 5000 度电就能算出结果! 低耗电量离不开高性能,“天河二号”的能耗比达到了 1.9GFLOPS 每瓦,而最绿色的超级计算机能耗比为 2.5GFLOPS 每瓦,“泰坦”能耗比为 1.95GFLOPS 每瓦,“红杉”为 2.17GFLOPS 每瓦,“天河二号”虽略逊于二者,但与“天河一号”相比,执行相同任务时耗电量仅为“天河一号”的三分之一。 延续自主创新的“新型异构多态体系结构” 一般而言,提升计算机运行速度,主要依靠更新 CPU 或者是提高 CPU 的运行速度。在计算机的发展中,CPU 的技术限制几乎达到瓶颈。增加集群 CPU 数量固然可以增加速度,但是集群运行速度并不会持续攀升,而是趋向某一峰值;而且,那么多 CPU 在一起,不仅散热是个问题,耗能也是一大阻力。所以,全新的超级计算机搭建方式亟待解决。 2010 年下半年,经过两个多月的装配与调试,“天河一号”另辟蹊径,创造了“CPU+GPU 异构融合体系”,因其低能耗、低成本、高集成度等优点成为国际主流。在此基础上,“天河”创新团队为“天河二号”设计出“新型异构多态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计算速度,还将其应用范围从科学计算拓展至大数据处理、大规模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将国产芯片运用到极致 “天河二号”有很多处理器。处理器的主要作用是资源管理,而每个处理器又有多个核。一个运算任务要均匀分配给众多的处理器,这就需要“调度指挥”,就像高铁也有自己的“大脑”来调度车辆,前端处理器调度的则是处理器。“天河二号”的计算节点前端处理器为 4096 颗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 FT-1500,16核心 SPARC V9 架构的处理器。为了保证计算机高效快速运转,不仅要保证集群 CPU,还要保证高速的网络互联性。想想,如果车速提上去了,但是道路不通,该有多么不便。也正是因为高速互联网络如此重要,所以早就被美国列入技术封锁的名单。“天河二号”互联方面采用自主研发的 Express-2 内部互联网络,高速互联架构使用光电混合传输技术,其有 13 个交换机,具体控制器是名为 NRC 的 ASIC 专 用集成电路,其采用 90 纳米工艺,2577 个引脚。这是国产芯片应用的另外一处地方,将国产芯片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超级计算机更具“普适性” 迄今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投资主要用于硬件开发,客户必须自己编写程序才能使用。一些用户或需要多年甚至十年时间来编写必要的代码。因为超级计算机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超于相应人才的培养速度,这导致超级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之间出现巨大差异。不过,这也成就了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普适性”。美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发目的都是自用。例如“泰坦”主要 用于美国能源部内部的核试验模拟,其超级计算机计算用途较为简单,基本只能适配于某一方向,但专业性更强。而国内的超级计算机更为开放,可针对更多用户。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之路已从最初受制于人的状态逐渐扭转,如今已呈现“三箭齐发”的态势——国防科技大学“银河”“天河”,北京“曙光”“星云”,无锡“神威”,这些都是中国科技的“加速器”,助力未来科学发展。 地铁隧道是怎么挖的?“笔尖钢”技术究竟有多难?指纹解锁手机的原理是什么?青藏铁路如何攻克高原冻土难题?关于中国制造,你好奇的,就是本书要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