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论语/话说国学

话说论语/话说国学
作者: 张意|绘画:刘庸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30
折扣购买: 话说论语/话说国学
ISBN: 97872200743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孔子居齐 齐景公曾经问政于孔子。针对齐国世族把持政权,君王的权威受到威 胁和挑战,孔子回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维护国君的中 心地位和政治安宁考虑,孔子实话实说,没想到这话很合齐景公胃口。 此后齐景公又一次问政。孔子还是实话实说,“政在节财”。齐景公 贪恋奢侈,经常大兴土木,孔子的这一建议和当时齐国宰相晏婴不谋而合 。几席话深得齐景公赞赏,准备封尼奚之地给孔子。 齐国握有实权的世族听说齐景公要封赐孔子,纷纷表示反对。宰相晏 婴是个务实的政治家,出于种种考虑,他也站出来阻止齐景公。他为齐景 公——分析孔子的学说如何不实际,说得头头是道。后来的儒生认为,是 他在齐景公面前说了孔子一大通坏话,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其实,齐景 公知道,一旦重用孔子,孔子的君臣父子的政治纲领,将削弱世族力量, 势必激化矛盾。面对复杂的权力斗争,齐景公缺少魄力,自此他改变态度 ,开始敷衍孔子。有一次,他干脆对孔子说:“我已经老啦,不能用你了 。” 齐国那些大夫也没闲着,派全副武装的手下人,虎视眈眈地监视孔子 。孔子和弟子们离开齐国时,情势危急。“卧底”传来消息说,有人要加 害他们,于是师徒捞起淘好还未下锅的米,匆匆逃出阴霾四起的齐国。 由于鲁国内政完全被季氏专权,上下无序,时局动荡,所以孔子没有 立即回家乡,而是在齐鲁边境先待了一段时间,然后才回家退而修诗书。 虽然潜心于典籍,但他的心仍然牵挂着国事、政治和现实。他要做的是心 怀天下的“君子儒”,而不是只知辞章考据的“小人儒”。 鲁昭公三十年时,孔子年满四十。孔子认为,在这个年龄,一个达观 透彻的人应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对于世事人情,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而 不会轻易被动摇和改变。当面临选择的时刻,不会犹豫不决。 在鲁国做官 鲁昭公死后,季氏废鲁昭公的太子,而自立鲁昭公的弟弟宋为鲁定公 。鲁国人似乎已经麻木,对骄横非礼的事,听之任之。既然不敢反抗,也 就假装顺从。 不久,季氏的家臣阳虎犯上,起而对抗季氏,并且掌握鲁国大权。季 氏曾经在自家宴饮时,居然让六十四人在庭院里奏乐歌舞,这是天子才能 用的礼,季氏在鲁国首开僭越的先例,他的家臣阳虎作乱也可以算一种报 应。此时,鲁国已经不是大夫专权,而是等而下之的家臣专权了。 阳虎认为自己羽翼已丰,大概取季氏而代之的时机已到。这位阴谋家 屡次想拉拢孔子,都被孔子拒绝。他还不死心,派人给孔子送去乳猪。按 照当时的礼,大夫对士有礼,士必须登门道谢。阳虎想借孔子还礼时,进 一步拉近关系。孔子不得不趁阳虎出门时,登门还礼。但冤家路窄,出门 回家的路上,孔子还是撞见阳虎。阳虎劝孔子投靠他,孔子只得敷衍几句 ,说了些模棱两可的话。 定公六年,孔子四十八岁时,阳虎公然作乱。阳虎等人准备取季氏、 孟孙氏和叔孙氏而代之,他们想借宴请季恒子的机会,杀死季恒子。但季 恒子在赴宴途中有所警觉,立即改道奔往孟孙氏的领地。阳虎等当即挟持 鲁定公和叔孙氏,并攻打孟孙氏。这次交战,孟孙氏幸得成邑宰公敛处父 救援,最后打败阳虎势力。阳虎落败,随之夺走鲁国国宝——宝玉大弓后 逃跑。打败阳虎后,公敛处父劝孟孙氏借机杀季恒子,但孟孙氏无此胆量 ,害怕惹事,打发公敛处父回了成邑。 面对这样的政治混乱和生存环境,孔子不无感叹:“天下有道,则礼 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 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 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季氏篇》) 定公八年,五十岁的孔子被定公委任为中都宰,接着迁任司空,管土 木建筑工程等,没多大实权。司空没当多久,又被提升为大司寇。 任大司寇期间,孔子经历了几件大的政事。鲁国较弱,处于齐、晋、 楚三国的势力夹缝中。定公十年,齐国约鲁国在夹谷“友好”会盟。齐国 大夫事先料想孔子“知礼而怯”,准备在会盟中劫持鲁君,胁迫鲁国答应 不平等条款。 鲁国这边也经过谨慎磋商,认为孔子熟知礼仪,而且在齐国生活过, 与齐景公比较熟悉,因此推举其做傧相。 孔子告诉鲁定公:“臣听说,办理文事,一定要有武备,举行武事, 一定要有文备,古时候诸侯出国,一定要有文武官员随从,我请求你一定 召集左右司马一同前往。”鲁定公应允,下令左右司马率部随行。 夹谷会盟那天,起初双方行礼如仪,互赠礼物。然后,齐国官员请求 奏“四方之乐”。于是执千戈剑盾的所谓“乐队”登台鼓噪,试图以武力 劫持鲁定公。 孔子见情势不妙,当即登阶而上,力掷长袖,面向众人,威严而坚定 地说:“两国国君在此友好相会,怎么能演奏夷狄的音乐?请主管官员下 令撤下。”主管官员下令后,乐队仍然不下台,他们都看着齐景公和晏孑 的眼色。孔子看看乐队,又看看齐景公,齐景公感到很惭愧,只得挥手, 示意他们下去。 一会儿,齐国官员又请求奏宫中之乐。一群齐国的艺人和小丑纷纷登 台。孔子疾步登台,再次表示抗议:“匹夫戏弄诸侯,论罪当诛,请主管 官员执行。”主管官员执行了刑罚,当场腰斩这些倡优艺人。此次会晤, 由于孔子据理力争、沉着果决,鲁国没有接受齐国的任何要挟条款。齐国 只好作罢。 齐景公明白自己在道义上输于鲁国,怪罪臣下出了这种馊主意,陷他 于尴尬被动局面。此后,齐国归还以前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的土地 ,以示赔罪(也有人认为,齐国还地并非要赔罪)。 此次会晤,显示了孔子作为政治家的胆识和魄力。之后,孔子获得了 更多的信任与赞赏,他准备进一步施展政治抱负。此时鲁国国内形势复杂 ,国君定公虚位,大夫专权,家臣跋扈,利益集团斗争激烈,危及国家的 宁和安定。孔子决定借抑制家臣的机会,间接打击三恒,达到“强公室, 抑三卿”的效果。 孔子向定公建议:“大臣家不能私藏武器,大夫不能拥有长三百丈, 高一丈的城墙。现在三家都超过了礼制的规定,请您下令他们拆除。”此 时,恰好季孙和叔孙的家臣分別作乱,于是他们都同意了拆毁封邑的城墙 。当拆到孟孙氏的成邑时,遭到孟孙氏和公敛处父的反对,定公围城,但 没有攻克。“堕三都”计划,在客观上的确起到强公室,抑制私家的作用 。但只拆除了两都,留下了后患。 孔子主持政事后,民众安居乐业,国家秩序井然。五十六岁的孔子感 到,照这样治理下去,国家政清人和,定然离自己期望的“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安之”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不远了。想到此,孔子脸上不禁浮 现出笑容。 这情形被旁边的弟子瞥见,他走上前道:“我听说,君子临危不惧, 处福不喜,是这样吧?”孔子点点头:“此话不假。不过,我也说过身居 高位,乐在礼贤下士啊。”P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