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心理学--通过笔迹透视他人心理

笔迹心理学--通过笔迹透视他人心理
作者: 郑日昌
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笔迹心理学--通过笔迹透视他人心理
ISBN: 9787303158454

作者简介

  郑*昌,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先后在美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访学,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在**率先开设心理测量、心理咨询课程,出版***部心理测量和学校心理咨询教材,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颁发的**特殊津贴。

内容简介

三、笔迹线条的触觉情绪 笔迹*稳定的特征,是笔迹中的线条。笔迹线条 的书写是凭手感,手的主动触觉。触觉以其原始的敏 锐感存在于我们身体中,它直接产生快乐、痛苦等各 种各样复杂的情绪(胎儿即使在**内也是有触觉的 )。书写这种主动触觉,是我们习惯性的动作和个性 的体现。在笔迹线条书写中无意识地反映出我们对自 己所喜欢的触觉情绪的依恋。 通常情况下,如果书写者不去回味,并不会强烈 感知自己在书写中的这种主动触觉,这是由于书写的 主动触觉作为一种个人持久的习惯产生了感觉适应性 。一旦产生这种感觉的适应性,感觉就不那么强烈, 也就容易忽略。这种适应性对书写者不但不产生妨碍 ,反而使书写者驾轻就熟,顺其自然。如果我们对书 写的主动触觉感知强烈的话,它必然会妨碍我们对笔 迹结构的注意,反而不利于*常书写目的达成。 如果说我们写字时在字的结构安排上需要视觉和 有意注意的控制,那么在线条的书写上就**是凭主 动触觉的无意识参与。即使是不需要思考语言内容的 单纯的写字,我们有意注意的中心也需放在字的结构 上,而不是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上,此时,线条书写 的主动触觉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化、习惯化的运动 ,它已成为我们个性的无意识外化动作。 我们握笔书写时,触觉细胞可能因持续单调而遭 忽略。当我们刚写字时,可以敏锐地察觉握笔的松紧 、书写的快慢、下笔的轻重,但不久后,我们就** 忘记了它的存在,只记得文字结构和文字表达的含义 。 触觉神经末梢会“适应”刺激,停止反应,幸好 如此,否则我们会因书写时握笔的指尖皮肤感觉而发 疯,或因手的运动而发狂。疲乏的现象并不会发生在 帕奇尼氏小体(人们于手、足、**深层的振动感* 器)、路非尼氏终柱(位于韧带、关节及皮下组织的 压觉辅助器)和戈尔吉氏腱梭这种给我们肉体情况资 讯的部位,因为如果这些部位的感*体松懈下来,我 们就会在走路时跌倒。但其他感*体,在起初保持警 觉,渴望着新鲜,但稍后却表现出“噢,又是那个” 的电码而松弛下来,使我们能继续生活。也许我们常 会有自我意识,但却对自己的身体缺乏知觉。否则, 我们就会在各种知觉的风暴之下精疲力竭。我们之所 以在书写时以一种一贯性的主动触觉进行,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使触觉神经末梢“适应”刺激,使我们不至 于很快产生知觉的疲劳而能继续书写。 P19-20 对个性心理的无意识的暴露和记录 笔迹书写的动作和人的其他动作一样并不杂乱无 章,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书写无数次重复的动 作已经成为无意识的、自发的和不经自我分析而做出 的。它是那样的习以为常,那样不知不觉,以至于我 们自己也不明白它是怎样被做出的。事实上我们每个 人的书写动作都有独特的固定模式,如果我们试图改 变它,便会觉得十分别扭。 在笔迹书写时,书写者意识注意的中心是在文字 的规定结构上,而笔迹的线条无任何约定俗成的规定 性,制造笔迹线条的主动触觉同样无任何规定性,书 写者无意于用笔迹线条去表达与他人交流的含义,观 者也无意从笔迹线条上去领会什么含义。人们都通常 注意到文字规定的结构及文字的内容,而笔迹书写的 线条不是我们意识控制的中心,它是在未*意识污染 的个性心理的无意识表露的同时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记 录。对此,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笔迹线条的双重无意识 ,即笔迹线条既是无意识表露,同时又是可供观察的 无意识记录。笔迹线条双重无意识的发现具有重要的 价值。人的其他无意识心理活动,由于处于无意识之 中,当时不能同步记录,过后通过回忆去记录,可能 会遗忘许多细节甚至重要的部分。而笔迹线条既是无 意识表现,同时又完成了无意识记录,因而保存了无 意识表现*原本的真实性。 笔迹线条的一个*大好处是无意识地将书写者的 个性心理保留在线条中,使我们能够看清书写的主动 触觉所展示的每一个无意识细节及在这种细节中所暴 露出的个性心理。 P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