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粟裕兵法
ISBN: 9787512636989
第一章 痴迷于军事的第_大将 1949年9月金秋,随着解放战争大决战的隆隆炮声,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生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就要成立了!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的代表,济济一堂,商讨建国大计。 解放军代表团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代表们以热烈的 掌声欢迎着这些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的军人 们。他们中有朱德、彭德怀、陈毅等共和国将帅。有一位 将军和刘伯承一起步入会场的,他个子不太高,清瘦而精 神抖擞,面带微笑却又稍显拘谨,步履自信却又透出几缕 书生的文弱。这是谁呢? 宽厚的朱德总司令看出了代表们的疑惑,他回身向刘 伯承示意。刘伯承点点头,用沉重的四川乡音朗朗笑道: “这位是粟裕将军。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 优秀的将领之一。诸位想必早有耳闻吧?” 一、粟裕:“不拿起枪杆子,打倒新老军阀就是一句 空话。” 湖南省西南部有一个会同县,那便是粟裕大将的故乡 所在。 会同南倚云贵高原,东枕雪峰山脉,历来是侗、苗、 瑶等民族聚居的地方。这一带不仅有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 物产,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尚武奋进的民族精神和绚丽多 彩的文化传统。仅从宋代到清代,会同地区就多次爆发各 族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并且与全国性的农民起 义互相呼应。粟裕邻村塘口人粟朝仪,在塘口创办广德书 院,开会同书院建设之先河。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洒口 人杨勉之、团河人马耀湘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在会同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分子。 公元1907年8月1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二,粟 裕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偏僻山区的伏龙乡(今坪村镇)枫 木树脚村,普通侗家子弟,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 裕。17岁离家外出读书以后,即称字而不称名。 粟裕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社会急剧变动,内忧外 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革命风起云涌。孙中山先生领 导的辛亥革命,蔡锷的发动讨袁护国战争,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的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 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 作,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大革命。粟裕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 背景下不断磨难成长。 粟裕自幼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心灵手巧,深得家人 喜爱。童年的粟裕爱动爱淘气,喜欢游泳、爬树,常同家 里的长工一起玩。其中有个叫阿陀的青年长工,经常给粟 裕讲剑侠杀富济贫、除恶行善的故事,并教他练功习武, 用布袋装满砂子,捆在腿上,蹦呀跳呀,练习“飞檐走 壁”功夫。他们把竹竿的节隔打通,灌上砂子,做成棍 棒,在晒谷场上挥舞跳跃。他们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练习骑 马射箭。并逐渐养成一副扶困济贫的侠义心肠。阿陀对粟 裕的影响很深,以至几十年后当粟裕步入晚年时还念念不 忘,十分动情地说:阿陀是我童年的启蒙老师。 粟裕从6岁开始上学,学习的文化包括《三字经》 《百家姓》《幼学故事琼林》《论语》《孟子》《诗 经》。不久来到会同县城,先后进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 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高等小学按照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的规定,“废止读经”,提倡新学,设置修身、 国文、算术、中华历史、中华地理、博物、理化、国画、 手工、体操、唱歌等课程。这些课程,使粟裕耳目一新, 他学习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学习兴趣也很广泛,音 乐、体育样样喜欢,学会了唱歌、吹笛、吹箫、吹口琴、 弹月琴。 粟裕不仅学到了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接受了崭新 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国文课里,他第一次知道了孙中 山的三民主义,初步懂得了要使中国独立强盛起来,必须 摆脱被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瓜分的命运,打倒列强,铲除军 阀。 会同县城里驻扎着湖南省第五守备区1个连的军阀部 队。连长姓卢,横行霸道,成了会同县的太上皇,县太爷 都得听他的话。卢连长的部队进出会同城,不顾街上人多 路窄,总是排成四路纵队横冲直撞,肆意践踏粮担、菜 篮、油罐。老百姓恨透了他们,管他们叫“痞子兵”。 粟裕和同学们看到痞子兵这样欺侮百姓,心中很气 愤,就一起商量怎样惩治这些痞子兵。有一天,高等小学 的学生放学回家,正好与卢连长的痞子兵相遇。粟裕一声 口哨,几十名同学排成队,手挽手地朝前走,故意撞在痞 子兵身上。痞子兵骂:“狗崽子,瞎了眼!”粟裕和同学 们针锋相对:“我们操练,你们为什么挡路?”几十张小 嘴一齐开火,把痞子兵痛骂一顿。一次又一次交锋,双方 积仇越来越深。 P1-3 粟裕是我军最具天才的军事家之一,他并非科班出身,由士兵起步而至开国十大将之首,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将军。其用兵忽奇忽正,大开大合,判断准确,行动果敢,不拘一格,令人赞叹不已!刘少奇在新四军工作时曾说,粟裕领导的新 四军第 1 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作战最多,战果最大。在我军灿若群星的将帅中,粟裕以其高水平的战略眼光、灵活机动的决策运筹、能征善战和长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著称于世,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