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信息与通信工程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信息与通信工程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作者: 编者:谢雨飞//田启川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6.80
折扣购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信息与通信工程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ISBN: 9787302524038

作者简介

谢雨飞,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与求解、网络安全技术等。发表EI、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内容简介

第3章 CHAPTER 3 计算机局域网 计算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在一 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如一个企业、学校和机关内),面 积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 数据库等互相连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它可以通 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数据电路,与远方的局域网、数据 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构成一个较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系 统。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 共享、扫描仪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 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严格意义上是封闭型的, 可以由办公室内几台甚至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组成。决定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 问控制方法。 本章重点阐述局域网的相关概念、几种常用的局域 网及其技术、高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 3.1局域网概述 3.1.1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OSI的体系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它的体系结构只有OSI的下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 路层、网络层,而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即使是下三 层,也由于局域网是共享广播信道,且产品的种类繁多 ,涉及多种介质访问方法,所以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 在局域网中,物理层负责物理连接和在介质上传输 比特流,其主要任务是描述传输介质接口的一些特性, 这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相同。 但由于局域网可以采用多种传输介质,各种介质的 差异很大,所以局域网中物理层的处理过程更加复杂。 通常,大多数局域网的物理层分为两个子层: 一个子 层描述与传输介质有关的物理特性,另一子层描述与传 输介质无关的物理特性。 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一些数 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太可靠的传输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 据传输,负责帧的传送与控制,这与OSI参考模型的数 据链路层相同。但局域网中,由于各站共享网络公共信 道,因此必须解决信道如何分配,如何避免或解决信道 争用,即数据链路层必须具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又由 于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多种多样,相应的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因此在数据链路功能中应 该将与传输介质有关的部分和无关的部分分开。这样, IEEE 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 层: 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al Link Control,LLC)。 在IEEE 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中没有网络层。这是因 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非常简单,且各个站点共享传输信 道,在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只有唯一的一条链路,不需要 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所以在局域网中不单独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