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读完30部投资学经典

一次读完30部投资学经典
作者: 王白石//任小军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07
折扣购买: 一次读完30部投资学经典
ISBN: 97878075337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95年底,巴菲特在华尔街声誉日隆,但在国内却鲜有知者。如今, 巴菲特先生在国内已俨然成为投资圣手。巴菲特先生无疑是最成功的投资 家,他所主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基金(其个人持股40%以上),在34年前 初创时每股43美元,但到了1999年3月曾突破过8万美元,而且股票的波动 ,又低于市场平均值,这在证券业界可说是绝无仅有。巴菲特的这个业绩 无疑大相径庭于现代投资理论,那么,他又是怎样“掷骰子”的呢? 首先,就像巴菲特自己在《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一书中所说, 他买的就是企业,有时整个买下(并购),有时则买小份额(参股)。在这种 意义上,他实际上是个企业家。所不同的是,他买了之后就完全放手,交 由能干的人员去经营管理。作为投资者,他的风格也卓尔不群:把几亿资 金投放在总数不超过十只,而且集中在其中三四只的股票上面。因此他又 得以坐进董事席,而他的认真监控的确也成为该企业规范和效率经营的铁 卷丹书。他的这种董事权威在所罗门兄弟基金发生麻烦重整时曾表露无遗 。 巴菲特的成功完全得力于准确核定他所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价值的方 法。巴菲特的底蕴奥妙如何,是人人都极欲了解的。可是巴菲特曾经坦言 ,这是他的看家本事,恕不相告。然而在其他方面巴菲特的过人之处却如 此地显而易见,至少是我们可以景仰的。 在《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一书中巴菲特再三重申他的原则:无 论是买股票还是买企业,投资对象必须是投资者能够了解其业务的、有发 展远景的、由诚实能干的人在经营的,还要价格是非常好的。我们眼下的 股市,真是鱼龙混杂,股评人每每以金庸小说式的感性语言来蛊惑鼓噪, 而券商们也上下其手,股民稍一不慎,便易人其彀,故而巴菲特的平实话 语就显得特别有价值。 或许国内的管理者会说,巴菲特所讲的不就是这么一点吗,有何深奥 之处呢?这里也不妨借用巴菲特的话来提醒一下。巴菲特告诫道:“世上 绝大多数的经理都是只讲不做,所以到头来成绩不大。”读了《巴菲特: 从100元到160亿》这本书之后,我们若能实践一二他的建议,想来是会有 所得的。(孙涤) 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奥马哈市,时值 经济大萧条困扰全球。由于生不逢时,在他刚满周岁时,他的父亲——身 为银行证券销售商的霍华德·巴菲特就失业了。巴菲特小小年纪便满肚子 都是生意经,5岁时就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杂货店里批出来的口香 糖和柠檬汁。1940年,10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金融中 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后,这个少年第一次进行 股票投资,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等到这只股票 的价格L升到40美元后卖出。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但却给巴菲特带来了 无比的喜悦。 1943年,巴菲特的父亲当选为国会议员,于是全家迁到了华盛顿。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由 于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 亚大学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资专家、“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 姆的弟子,富有天赋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拿到硕士学 位之后即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里工作,尽得格氏真传。1956年,格氏退 休,巴菲特也离开公司,回到家乡,决心自己一试身手。有一次,巴菲特 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他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 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不久之后,他从亲戚朋友那儿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巴菲特有限公司。 在1962至1966年的5年中,巴菲特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7 个百分点,而巴菲特本人也获得《奥马哈先驱报》“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 ”的名号。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 达2200万美元,1966年升至4400万美元。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 达到6500万美元,1968年底,更上升至1.04亿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 2500万美元。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