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24
折扣购买: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全鉴(珍藏版)(精)
ISBN: 9787518026494
【评析】 正像开头时所说的,后天的教育是一个人能否成 才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 大事。人光有善良的本性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得到适 当的启发和教导,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外在不良环境 事物的影响而逐渐变坏。教育是人一辈子的事业,在 人的一生中,教育是不能停止的。人生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因为“苟不教,性乃迁”,所以教育一天 也松懈不得。 “教之道,贵以专”则是教育的原则。它包含两 层含义,首先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要持之以恒, 不能有丝毫的怠慢,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需要的是恒心和责任心,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 ,时时不能放松;同时,对于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 为主,不要希求广博,而现代的教育往往不是“贵以 专”而是“贵以杂”,方法杂、内容杂,孩子们除了 要接受学校的课程以外,还要去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 的辅导班,最后搞得精疲力竭,然而却收效甚微。其 次,对于受教者而言,学习只有专注才能获得真知, 所谓“一心不可二用”,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若不能做到“身心合一”,又岂能学有所成?因此 ,学者应以“专”字为主导,只有专注、专心、专一 ,才能修得精深的造诣,也只有在做到“专”的基础 上才能获得“博”的可能。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给孟子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以割断织 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评析】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因此父母为孩子提供 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对其人生的发展方向具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 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 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昔孟母,择邻处”讲 述的就是环境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巨大作用。孟子的母 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 搬了三次家。孟子家原来住在一片坟地附近,那里时 常会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孟子看 了以后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 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又怎么能成大器呢?于是 就将家搬到了城镇居住,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 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两个集场,喧闹异 常。孟子回家后不是叮叮当当学打铁,就是比比划划 学杀猪。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并不希 望儿子成为铁匠或屠夫,于是决定再次搬家。这一次 孟家搬到了学堂隔壁,周围都是读书人,具有浓厚的 学习气氛。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 大方,也跟着读书识礼,见儿子如此勤学刻苦,孟母 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子不学,断机杼”是孟母教子的故事。有一次 孟子不好好学习,当他逃学回家时,他的母亲拿起了 剪刀,将织布机上就要织好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 ,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 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 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 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 积,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就像剪断了的布匹一样,一 旦中断就很难再续。(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