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2023教师招聘考试易错易混题集·纠错练习1000题
ISBN: 9787519206840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是中公教育旗下研究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与辅导的部门,多年来始终坚持“学员第一”的理念,汇聚了数十位兢兢业业的辅导与研究者,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 易错易混点1?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的出处 “教育”一词最早的解释 【单选】在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许慎 【单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A.《说文解字》 B.《孟子?尽心上》 C.《论语》 D.《学记》 【答案】C。 【答案】A。 错因分析 考生易混淆“教育”一词的最早出处与对“教育”一词最早做解释的出处。考生在做题时,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或题干的意思是“最早连用”“最早见于”还是“最早解释”。 考点精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的许慎最早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的词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易错易混点2?教育的基本要素 【判断】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组织形式。(??) 【答案】×。 错因分析 考生未能准确理解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各要素的含义。教育的三要素说指出,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从内容上说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来说,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考点精讲 1.三要素说 教育的三要素说指出,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态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等。狭义的教育者指专门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因此,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主体性,即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②目的性,即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③社会性,即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对象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以学为职责的人。广义的受教育者指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狭义的受教育者指教师“教”的对象,即学生。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统)——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或中介 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教育影响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2.其他说法 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除了三要素说,还有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和六要素说等说法,具体见表1-1-1。这些说法都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但在具体的讲解上又各有差异。 一般来说,四要素说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构成教育的四个要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学习者是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其中,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学习者时借助的各种形式和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以下三大类:①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以及内部的设备装置);②教育媒体(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图片、印刷品、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教学设备);③教育辅助手段(帮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学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如录音机、计算机以及供师生教学使用的工具)。 精神手段是指进行教育活动时运用的各种非实质性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者的教法、受教育者的学法)和教育途径。 表1-1-1?教育要素的不同说法 三要素说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统) 四要素说 (王道俊版)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 (叶澜版)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资 (柳海民、马工程版)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五要素说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六要素说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各种方式)、教育途径(渠道)、教育环境 易错易混点3?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判断】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伸到火苗上,然后被灼伤,由此获得火的相关知识。这一过程可以称为“教育”。(??) 【答案】×。 错因分析 考生未能准确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的范畴,认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火的相关知识,而未考虑到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考点精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掌握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抓住几个关键词:①“有目的”,区别于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因此,不是所有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②“培养人”,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人;③“社会活动”,这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 易错易混点4?教育的社会属性 【单选】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局限性 C.社会制约性 D.社会能动性 【答案】A。 错因分析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一致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一种表现。在此题中,考生可能会错选B或C。 考点精讲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两方面。时代性主要指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而同一时代的教育,又有其共同的特点。阶级性主要指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社会性质由不同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决定。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规律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同质的,而是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也使得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 ②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历史继承性既表现在一部分教育内容,如自然科学知识、语言文字知识等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共同内容;又表现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具有继承性的教学方法、原则、组织形式等方面,如“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讲授法”“班级授课制”等仍被现代教育理论沿用。(提示:历史继承性强调“不同时期,教育相同”;历史性强调“不同时期,教育不同”) ③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可能“超前”或“落后”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归根结底,教育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的制约。 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③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教育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制度方面,还是在内容、方法、手段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教育的民族性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传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等方面。 易错易混点5?教育的功能 【判断】教育既作用于人,又作用于社会,但归根到底是首先且直接作用于人,所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答案】×。 错因分析 考生未能准确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与教育的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对应关系。结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知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判断】教育的隐性功能都是负向的。(??) 【答案】×。 错因分析 考生未能准确理解教育的隐性功能和负向功能的概念,错判为“√”。教育的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具有隐蔽性的功能,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紧扣考情,梳理易错考点 本书在分析总结各地历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特点及考生易错易混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各章节的易错易混点,帮助考生理清核心要点,掌握考试内容。 (2)精选试题,夯实基础知识 每个专题的易错易混点下都设有“真题精练”,呈现了历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通过分析讲解,帮助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夯实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3)讲练结合,增强做题技能 通过易错易混点的点拨启发,巩固练习的进一步强化,考点与考题的相互对应,帮助考生深化对每章核心考点的认识,加强对易错易混内容的辨析,提升做题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