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精)

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精)
作者: 余淼杰|责编:杭玫//李秉乾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85.00
折扣价: 146.20
折扣购买: 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精)
ISBN: 978703069630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导论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要发生的大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将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我们现在用“三新”来刻画中国目前的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指“十四五”开局,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包括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环节是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于2020年提出: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讲得很清楚,“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换言之,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再是劳工比较便宜,而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及内需的巨大潜力。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谈到这点,用的词是“加快形成”,因此可以看到中央对“双循环”的定位在不断提高。不过要强调一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对不等于闭关锁国。因为目前中国经济体量是15.8万亿美元,大约占全球经济的18%,但是世界上还有约82%的经济,如果关起门来,再怎么做也是约18%,会失去约82%的市场。因此我们在讲国内大循环时,绝不是说要闭门造车。明确了这一点后,我想从四个方面谈新发展格局。**方面,新发展格局下的背景是什么?第二方面,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第三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有哪些潜在的优势?第四方面,如何做好中国经济“双循环”?
  **方面,新发展格局下的背景是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2020年对全球经济研判的数据,一年调整了三次,最新的一次是2020年10月的调整,当时IMF对全球的经济判断是全球经济大概率会下滑,全球经济下滑4.4%,美国下滑4.3%,只有中国预计保持正的增速,为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简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已经公布,202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是2.3%,美国的数据也公布了,下滑3.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已到美国的77%。2019年,美国经济是21.43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是1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是美国经济的2/3。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上升2.3%,美国下滑3.5%,同时人民币也经历了升值,美国2020年的GDP是20.3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是15.8万亿美元。换言之,2019年中国占美国经济的67%,2020年中国已经占美国经济的77%。各国什么时候能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从数学上来讲,代表世界平均水平的线应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但是我们发现世界水平的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上,如图1所示。
  图1 世界GDP(季度水平)(截图)
  中国经济是一枝独秀,**季度虽然有略微的下跌,但反弹后又实现了平稳增长。根据IMF的判断,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将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图1中可见,在2021年第四季度时,发达国家开始接近原来100%的初始水平了。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面临的两大挑战
  第二方面,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下我们面临哪些挑战?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为代表的多边经济贸易合作机制停滞不前。第二,全球价值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以WTO为代表的多边经济贸易合作机制停滞不前。有以下三个证据。一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政府执政的4年间一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单边主义,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不只针对中国,也针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主要采取征收高关税的贸易单边主义政策。二是WTO的争端解决委员会在2019年12月11日之后陷于瘫痪。因为争端解决委员会有7位大法官,裁决一个案件需要3位大法官,以前WTO运行得很顺利,但是目前美国阻拦4位大法官的任命,所以勉强剩下3位大法官能继续工作,但是这3位大法官中又有2位因为已经任职两届不能继续干了,于是这2位大法官也退出了,目前实际上只有1位大法官,即中国的代表赵宏,但是赵宏在2020年11月离任了,于是另外1位大法官接任,所以目前只有1位大法官,这样导致WTO无法解决两个国家的贸易争端。换言之,WTO已经退化成为它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了。三是美国不断“退群”,特朗普上台后就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和WHO,并放弃了之前美国所做的许多气候方面的多边协议。
  第二,全球价值链面临断裂的风险。我们看到2020年上半年的论调很有“意思”:许多声音一直强调外资从中国撤资,产业从中国转移回欧美。这也是我们目前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发展经济“双循环”的优势
  第三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有哪些潜在的优势?中国发展经济“双循环”的优势有哪些?我认为至少有四点潜在优势。**点是巨大的市场规模。我们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也达到1万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巨大的市场规模有两个概念值得强调:**个概念是随着地区贸易壁垒的不断协作,国内一个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第二个概念是中国经济已经达到美国经济的77%。假设中国每年经济增速是5.5%,假设美国也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美国每年经济增速比较好的话是2%。再假设人民币的汇率在2022年底升值到1美元兑6元的话,那么在2025年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完成后,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大经济体。第二点是中国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在联合国调查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具有联合国所列的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我们观察2019年中国的海关出口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出口产品在海关HS6位编码下的出口产品是7932种。如果我们再细化,细到跟美国一样10位编码的水平的话,那么中国的出口产品是14 000多种。第三点是中国的产业集聚有利于专业化的分工。中国的生产非常有特色,它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亮丽的工业名片,是产业集聚的现象,如深圳和东莞做电子、汕头做玩具、廊坊做家具、邢台做羊绒。产业集聚有什么用?产业集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固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递增,获得更高的利润。中国的规模以上(年销售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工业企业,基本上都分布在工业园区附近或者里面,这跟我刚才所提的产业聚集现象也高度吻合。第四点是交易成本优势。这点可以与刚才提到的全球价值链断裂的风险相结合。我刚才提到有些产业要撤离中国的市场,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能不能撤回欧美?答案是否定的。可以从劳动、市场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劳动。劳动密集型产业顾名思义是劳力密集投入,所以应对比两个指标:劳工成本和劳动力生产率。中国劳工成本在沿海地区差不多是750美元,美国是4200美元,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