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长耿访谈录(精)/东吴名家名医系列

阮长耿访谈录(精)/东吴名家名医系列
作者: 孙黎|责编:周建国|总主编:田晓明
出版社: 苏州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阮长耿访谈录(精)/东吴名家名医系列
ISBN: 9787567225794

作者简介

田晓明,出生如皋,旅居苏州。心理学教授,任教于苏州大学,现任副校长。

内容简介

2017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里的一幢两层 白平房中,我第一次见到了被誉为"中国血小板之父"的阮 长耿院士。很难想象一个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者,他的 日程表竟然被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填满。我斗胆表明了接 下来要长期采访的用意,和颜悦色的阮长耿院士满口答 应,在阮院士速度飞快的话语和一连串热情洋溢的"好 的,好的,好的"中,我们敲定了采访事宜。于是,在这 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我与阮院士之间开始了一种"见缝插 针式"的采访:他上一秒钟还回邮件、翻论文、开会,下 一秒钟便思路清晰地投入与我的交谈之中。 我试图去探寻阮院士在忙碌些什么,阮夫人顾慧玉女 士感慨"他坐上了一班飞快的列车停不下来了",让我越发 好奇。在一次次的采访中,我亲眼所见的阮院士,走路是 小跑,发邮件或短信大量使用缩写词,凌晨5点还给我留 言……我将这些与新闻报道中3个月速成法语、7个月拿下 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4个月攻克血小板难题的阮院士联系 起来,慢慢理解了永不停歇的忙碌与源源不断的成果在阮 院士这里是如何同生共长的。 我也由此逐渐解开阮院士身上的那些谜团--非医学出 身却是妙手名医,未读硕士但手握博士学位,身为领导却 从不发号施令,身处苏州但蜚声海外……随着采访的不断 深入,我惊喜地发现了阮院士所拥有的精神的丰富性,它 们就蕴含在那列血液研究的急行车中,因为越开越快、越 行越远而往往隐匿不显。 蓄力始发,探究生命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的院士办公室里,对着门的书柜上 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阮长耿院士与夫人的合影,靠墙的大 书柜塞满了英文或法文书籍,案头垒着的资料上粘着各式 大小不一的便笺纸,资料的一旁叠着标了注重点和提要的 病症说明,靠窗户一侧的小桌上放置着一台老式的电脑, 陈列柜上放着造型各异的纪念牌(杯)和荣誉牌(杯),茶几 上堆着新一年的医学专业硕博士的毕业论文。门边的墙上 还挂着一只钟,其指针拨快了十分钟。每回,与阮院士的 采访都在这里进行。每回,阮院士都身着白大褂整整齐齐 地出现。 接受采访的阮院士,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目光明 澈,笑容和煦,口若悬河,丝毫不似年近八十的老人。腰 部的旧患使得阮院士没法久坐,秘书委婉地告诉我谈一会 儿后就让阮院士站一会儿,但我常常访问到忘记时间,一 两个小时便悄无声息地过去。而阮院士也不曾打断过我, 每每到采访结束看到阮院士站起来手叉着腰、拉伸筋骨的 时候,我才记起秘书的交代,愧疚无比。立起身时的阮院 士,微驼的背脊、侧倾的腰杆烙印着几十年的栉风沐雨。 为了顺利地对这位既最熟谙临床实践的科学家、又通 晓生化知识的医生进行采访,我搜集了关于阮院士的各种 报道、论文、著作等文字和音像资料。这些准备并没有为 我接下来的采访增添多少信心,因为,我这个文科生无论 是对于临床医学知识,还是对于生化知识,都是彻彻底底 的门外汉。当我向阮院士表达这个顾虑的时候,他对我 说,采访的意义就是让非医学或生化专业的老百姓都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