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36
折扣购买: 道德经全解
ISBN: 9787511355683
译文 “道”可以用语言来表述,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用文辞来命名,但不是平常所起的名。 用“无”来表述天地万物形成初始的状况;而用“有 ”来描述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因此,要常从“无” 中去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体会“道 ”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本源相同,只是 指称各异。“道”就是如此的玄妙而深奥,它是洞悉 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径。 经典解读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 “道”。道到底是什么,其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古今中外学者对其争论不休,意见纷呈。有人说老 子讲的道是基于世间万物运行之理而提出,是以物为 基础的唯物主义;有人则说老子的道是虚无缥缈,脱 离现实的唯心主义,是他所认为存在于物质之上的超 越万物的本源。与老子年代相距不远的韩非子在《解 老》中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 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日道 ,理之者也。”他将道与物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存在, 即“道者,万物之所然也。”同时,万物还须遵循道 ,这是“之所然”的含义,这表明了道的二元属性, 它不是像宗教哲学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哲学那样以 一种存在掩盖另一种存在,也不是将两种存在的关系 颠倒或模糊,而是清清楚楚地说明两种存在,一种是 物,另一种是道,道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它是一种 超越普通存在的存在。 可以说这种说法与《易经》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相合。在《易经》之中,阴阳既是构成天地间万物 的本源,又是世间万物运行的终极规律。阴阳交合而 生万物,万物的生老病死、兴衰存亡又无不遵循着阴 阳消长的大道。 《淮南子》中说:“……道之可以弱,可以强; 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可以明 ;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夫道者,覆 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 裹天地,禀授无形。……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 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 游,凤以之翔。”更是明确地提出了道为万物之本, 道为万事之律,它变化无穷,无所不在。 老子的“道”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 化的重要源泉。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习惯了大都市的生活,灯火 酒绿,车水马龙,山珍海味,歌舞嘈杂,然而在这繁 华与光彩之下,难以掩饰的是人类心灵上巨大的空虚 ,和精神上的压抑与窘迫。那种出于生物本性的对于 天地自然、万物规律的思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弗洛 伊德的“快乐原则”说就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 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 ,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面对这些压力和精神、心灵 上的迷茫,更多的人开始研究博大宏深的中国传统文 化,《道德经》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智慧源泉之一。人 们相信老子所言的“道”,能指引迷茫的人找到归途 ,能引导狂躁的心灵恢复平静,能让失落的人重新燃 起希望。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理解道,如何 遵从道?首先,我们应当敬畏道,敬畏遵从道而运作 的大自然,敬畏天地间合理存在的万物,静心体会那 些不可言说的宇宙奥妙,用心灵去感受世间一切;其 次,我们要在纷呈的生活中寻找到自己应当坚守的一 些道,不因为恶劣的环境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做到仰 俯天地之间而无愧;再次,我们坚守道的同时还应认 识到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随着外部环 境的改变随时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们在生活中应 当顺应道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与时俱进 ,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跟 上周围环境的变化,不使自己成为“落伍者”。 哲理引申 物生道,还是道生物,这个问题又回到唯物与唯 心的争论之上,很难说得明白。但世间万物并非混乱 无章的,它们都遵从着一定的规律,这是肯定的。所 以说:万物皆有其道,天地有道,故能长存;日月有 道,故能常升;君子有道,故能周行天下而不困。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来说,生活的方方 面面都是“有道”的。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无不遵 守着各种规律,道德法律、规章制度乃至人内心的各 种原则、底线都规定了我们如何行事,如何做人。人 类在长期的文明积淀之中总结、创造出了这些“人生 之道”,也必须时时刻刻遵循着它们,没有这些社会 就会变得混乱,组织就会陷入瘫痪,个人也会迷失、 不知所从。古今中外的圣哲贤人们提出了很多治国之 道、齐家之道、修身之道,指导着人类在茫茫历史之 中不断前进。 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子文就是一个在行动中坚持大 道的人。他家中有个触犯法律的人,廷理把他抓了起 来,但听说是令尹的家人就放了,子文找来廷理责备 说:“设立廷理就是要管犯王令国法的人,那些正直 的人持掌法律,柔和却不屈服,刚烈却不折服,现在 违背法律而把犯人放掉,这是作为法官却不公正,心 中怀有私念,这不是说明我有结党的意思吗,你怎么 能够违背法律呢?我掌握如此高的职位,是给官员和 百姓做表率的,官员和百姓们有的人有怨言,我也不 能免于法律,现在我的家人犯法,你因为我的缘故而 放了他,那我的不公正在国家就彰显了。我掌握一个 国家的命运却让别人听到我有私心,这就违背了我所 坚持的道义,不如死了。”于是他将其家人交给廷理 ,说:“不给他判罪,我就死。” 廷理不得已判了那个人的罪。楚王听说了,来不 及穿上鞋就跑去子文家中,说:“我年纪小,执法官 员安排错了人,让你委屈了。”因此罢黜了廷理,而 且抬高子文的地位,让他管理内政。国家的老百姓听 说了之后,说:“令尹这样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有什 么可担忧的呢?” 行为源于意识,意识源于信仰。你心中坚守什么 样的大道,决定了你将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也决定了 你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确的“道”铸就伟大 的人格,错误的“道”则导致错误的人生追求。信仰 和坚持中华古今美德,吸取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伟大 智慧成果,战胜偏执和无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 断奋斗,这也许是《道德经》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 启示了。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