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冒犯观众(我害怕生活)

必须冒犯观众(我害怕生活)
作者: 李静|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必须冒犯观众(我害怕生活)
ISBN: 9787532191215

作者简介

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著有话剧《大先生》《秦国喜剧》《戎夷之衣》,批评集《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随笔集《王小波的遗产》《致你》等。现居北京。

内容简介

? 阅读之后,“批评”方始。“文学批评”是什么呢?我以为它不折不扣乃是艺术之一种。自由的而非卑从的艺术。自由的艺术何意?卑从的艺术又何意?凡是为知识之认知目的而提出的艺术,皆可称为自由的艺术;如是经由行动为功利目的而提出的艺术,则称为卑从的艺术。 ? 批评家需要轻盈、博识和系统知识,我的视线却沉重、集中,缺少对系统知识的兴趣。那么收在本书里的文字是些什么呢?只能说,它们是一个写作者的一己偏见,源于持续不断的执拗注视。这种偏见不是建立在广博丰富的知识参照系之上,而是建立在自我探究的价值选择之上;这种注视亦不是发乎学理的冷静旁观,而是自我投入的主观凝视。 ? 批判性话语已成为最受批判的话语。价值理性已成为最无价值的理性。“自由”二字已因其没有“知识含量”和“学术价值”而沦为最不自由的空洞词语。 ? 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的根本点是:好的成人文学提出的问题,是一种没有答案的终极困惑,如有答案,那么这种作品必是肤浅的;儿童文学则不同。它除了提出问题,还要给出回答——诚然不是标准答案式的回答,但却一定是在某种理想主义价值观之下的治愈性回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充满温柔爱意的拥抱式回应。 ? ——戏剧如何对真实说话? ——忠实于我所历,我所见,我所思,我所是。 ? 幽默是假正经的天敌。当一个民族的僵硬礼教在笑声中消亡,寄身于它的假正经却仍可能金蝉脱壳,以其他形象从事更别致的统治——套话、决议、号召、禁令、欢呼表态、苦情感恩、道德典型、媒体明星……随着传媒时代的来临,假正经更要尽可能占据公共的和私人的、官方的与民间的一切空间,强化人的童稚状态,压抑人的怀疑精神,维系禁忌与恐惧的威力,由一群不会笑的人操纵和塑造另一群不会笑的人。 ★ 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近三十年(1995—2022)的评论、随笔选集,呈现一个写作者在“批评”与“创作”两条道路上的探索历程——甲辑分享观剧经验和剧本阅读的经验;乙辑收录影像作品观感;丙辑集合具体文学作品的书评、书序、札记;丁辑是关于文学批评、随笔、小说和文学杂志本身的话题性探讨;戊集为社会批评;己辑是作者几部戏剧的创作谈。 ★ 一个人的文学现场,持续不断的执拗注视,囊括近三十年来文学、电影、戏剧领域的重要议题、代表作品,窥见时代变迁下不断流变与更迭的文艺作品与社会思潮,直面当下中国文艺的困境与迷茫——《枕头人》:故事的“罪孽”/ 纪念莎翁的另一种方式/戏剧如何对真实说话/《色,戒》:人性战胜国家/《梅兰芳》的精神分裂/《倾城之恋》的底牌/精神的自由与地上的面包/别样的民国文学地图 /发现者和行动者的文学/“文学与底层”?/我为什么这样写“鲁迅”…… ★ 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直言不讳,一种富于创造力的审美语言,重新锚定批评的价值、批评的尺度,让文学回归个体的生命、真实的生活——在中国当代文艺愈发被人诟病为利益切割所的今天,在当今知识阶层中间,批判性话语已成为最受批判的话语,但“唯有毫不妥协地冒犯观众的积习,艺术才能长进其自身”。从对自己影响至深的鲁迅、王小波,到木心、莫言、王安忆等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李静在《必须冒犯观众》中对他们的创作进行了严谨深入且不失犀利的评论。“如果没人敢从精神上批判地正视自己的恐惧经验,我们也就永远无法走出这种恐惧。” ★ 追随一个文学评论者戏剧创作的脚步,从《大先生》《秦国喜剧》到《精卫填海》《戎夷之衣》,回顾十年来个人戏剧创作的精神历程,感知戏剧的魅力,在舞台上直面这个时代最本质、最疼痛的问题与冲突,寻回读者、观众的心——戏剧是一种最有攻击性也最能凝聚爱的灵魂对话:图米纳斯“背叛”歌德,契诃夫揭示“人类灵魂惰力”,麦克多纳写整个人类犯罪与受罪的缩影……通过对一部部戏剧的评析,对自身剧本创作过程的追溯和分析,李静分享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感受与反思,以及如何在剧本创作中回应这时代最本质、最疼痛的社会问题与精神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