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作者: (葡)费尔南多·佩索阿|责编:李慧智|译者:罗伟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不安之书
ISBN: 9787576316384

作者简介

"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葡萄牙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佩索阿短暂的一生平淡寂寥,以公司小职员的身份默默工作,下班后躲在屋内写下呓语。他用一百余个异名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死后凭未完手稿《不安之书》令欧洲文坛为之癫狂。他在葡萄牙现代文学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整个西方文学界也受到极大推崇。代表作有《不安之书》《使命》《守羊人》等。 罗伟,1984年出生于江苏泰州,自由翻译人。拥有英语文学学士和世界历史硕士学位,早年曾从事过多年的英语教育培训和出口贸易工作,后投身于人文社科类英文图书的汉译工作。现已累计创作了三百多万字译文,已出版有《美联储传》和《运动损伤处理指导手册》(合译)等。 "

内容简介

信仰的背离 我出生时,大多数年轻 人已经不信上帝了,因为他 们不知道为何要信;他们的 前辈和长辈们倒是信上帝的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为 何要不信上帝。然而,人们 总是喜欢在感觉的驱使下, 而非在经过理性思考后做出 判断——此乃人心使然。因 此,在这些不信上帝的年轻 人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以人 欲来替代上帝。不过,我却 偏偏是那种总是游走在自己 这个圈子边缘的人。我不光 看到圈内有不少志同道合者 ,我还看到,在这个圈子外 围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因此,我这才没有像别的年 轻人那样完全抛弃了上帝, 此外,我的心中从来都没有 给人欲留下过一席之地。在 我看来,上帝或许显得不接 地气,但却是可能存在的, 因此,人们应当敬拜他。反 观人欲,它充其量只是个生 物学概念,顶多告诉我们, 我们是人类。人欲根本就不 值得人类敬拜,人如果要敬 拜它,还不如去敬拜别的动 物。敬拜人欲就意味着要礼 遇自由与平等,这种信仰总 是会令我大惊失色。这就好 比那些把动物视为神祇,或 是神祇都长着动物头的古代 教派,又借尸还魂了。 于是,既然不知道如何 去信仰上帝,也无意去信仰 形形色色的动物(神祇), 我便和圈子边缘的其他人一 道,与各类事物保持着一定 的距离,我们一般把这种疏 远叫作堕落。堕落即彻底的 麻木不仁,它才是生命的底 色。倘若堕落也能思考,心 脏就不用跳动了。 那么,对极个别像我这 样浑浑噩噩度日、不知道该 如何活着的人来说,抛开被 我们放弃的生活方式、被我 们思考过的命运不谈,我们 这些人的生命中究竟还剩下 些什么呢?我们不知道或者 说无从得知,为宗教而活是 什么样的,因为理性无法理 解信仰;我们也无意去信仰 人(欲)这一抽象概念,甚 至都无法对这一概念做出回 应;我们之所以还算是个人 ,完全是因为我们对生命还 有点儿美学意义上的思考。 我们对大千世界的肃然安之 若素,对上帝的神性无动于 衷,对人类的本性不屑一顾 ;我们百无聊赖地被盲目的 感觉牵着鼻子走,以一种精 致的享乐主义耕耘着生命之 田,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的脑 神经。 我们只记住了最基本的 科学准则——万物终究摆脱 不了各种致命的法则,可我 们却偏偏不能随心所欲地去 应对这些法则,因为它们决 定着应对的结果——我们还 知道,这一准则如何酷似那 更加古老的万物宿命论这一 神性法则。于是,我们便放 弃了一切努力,就像铁了心 不想当运动员的身体羸弱者 ,我们这才如同一个对感觉 充满疑虑的学者,俯身研读 起了感觉之书。 我们拿什么都不当回事 ,认为感觉才是我们唯一可 以当真的现实,我们一头扎 入感觉的天地,像发现了未 知的疆域一样在其中游走探 寻。如果我们不仅孜孜以求 美学上的沉思,同时还煞费 苦心地想披露这一沉思的方 法与结果,那是因为我们写 下了那样的诗或散文我们之 所以写它们,并不是想改变 别人的意志,也无意去影响 他人的理解——我们其实就 像是朗读者,想通过大声朗 读将阅读这一愉悦的主观感 受彻底地表达出来,使之成 为一个客观事实。 我们都很清楚,每一件 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是不完美 的,而我们最拿捏不准的美 学沉思对象莫过于我们所写 的文章了。但是,话说回来 ,万物都是不完美的。落日 没有最美的,因为总会发现 更美的;轻柔拂过的微风纵 然再能令人安然入睡,也总 会有比它更能让人酣睡的。 于是,无论是(喜欢)对着 雕像还是对着群山沉思,我 们都既热爱书本又留恋过去 的日子,都会梦见一切事物 ,并把它们化为己物。梦醒 之后,我们还会写下描述与 分析梦境的文章,好让梦境 成为我们可以把玩的身外之 物,就好比它们是某天发生 过的真事一样。 悲观如维尼者,可没有 这样的心境。在维尼看来, 活着无异于坐牢,他在生活 的牢笼中只好编编草绳,如 此方能在不停的劳动中忘却 尘世。做一个悲观主义者, 意味着要悲观地看待万事万 物,这种态度既显得过分也 让人不适。尽管我们的确认 为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价值 ,但我们创作它也的确是为 了让自己不停地劳作,不过 ,我们可和那个在牢笼中忙 于编草绳,好忘却自己命运 的囚徒不一样;我们倒是像 一个在枕头上绣花的姑娘, 纯粹是为了让自己不要闲下 来。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