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新绎

唐鉴新绎
作者: 刘韶军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00
折扣购买: 唐鉴新绎
ISBN: 9787514236828

作者简介

刘韶军,男,1954年3月生,山东掖县人,师从文献学大师张舜徽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已退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等。出版著作《太玄集注》《太玄校注》《宋元韬略》《月印千江——智慧度人〈金刚经〉》《国学基础教程》《神秘的星象》《日本现代老子研究》《重订庄子集注》《纲鉴易知录》《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等,近年又完成了《中国老学通史·近现代卷》《先秦诸子著作的文本研究》两部著作,点校了《清经解》中的五经总义部分(共55种),都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太宗能自知不足 【题解】 太宗李世民靠征战得天下,对于弓箭有很好的鉴识力,自己对此非常自信。但让制弓的专家鉴别,马上就使他丧失了往日的自信。更可贵的是,他能由此事得到启发,明白了在治国方面自己也同样不是无所不知的。于是采取措施,向群臣咨询,以增强自己的执政能力。对此范祖禹予以高度评价。 【正文】 贞观元年,帝谓太子少师萧瑀①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②,更宿中书、内省③,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臣祖禹曰,《传》曰:“国之将兴也,君子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余。”太宗因识弓之未精,而知天下之理己不能尽,询谋于众而不自用,此其所以兴也。 【注释】 ① 太子少师:官名,职责是辅佐皇太子,协助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隋、唐时多为荣衔,表示对大臣的恩宠。萧瑀(yǔ)(575―648):字时文,南朝梁宗室后裔,隋炀帝萧后之弟,降于李渊,封为宋国公,深得李渊信任,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宗即位,任尚书左仆射,曾向太宗建议实行分封制,后与房玄龄、杜如晦争权,诬告房玄龄谋反,遭太宗斥责,自请出家而又食言不往,削爵贬为商州刺史,不久又被太宗召回复爵。 ② 京官五品以上:泛指中央高级官员。唐代九品官制中,五品以上与五品以下官员相比,拥有更多特权,如全家免除徭役等,且更易得到提升的机会,属于官员中的上层。 ③ 中书、内省:官署名。皆在皇城之内,官员便于皇帝召见,唐高宗时更将中书、门下由皇城迁进大明宫内。中书,唐代中书省的简称。内省,指门下省。 【译文】 贞观元年(627),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年少时爱好弓矢,得到了良弓十几种,自以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了。最近拿给制弓的工匠看,他们说:‘都不是最好的用料。’朕问其原因,工匠说:‘木材的中心纹路不正的话,整个材料的脉理就都不正了,弓虽然有强劲,但射出去的箭就会不正。’朕这才明白以前对弓的挑选还不精到。朕用弓矢平定四方,可对弓箭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极致,何况天下的事务,对它们能全部知晓吗?”于是下令京城官员在五品以上者,轮流到中书、门下省值夜班,多次接见他们,向他们询问民间疾苦以及政事的得失。 臣范祖禹评论说,《国语·晋语》里说:“国将要兴盛,君子自以为不足;国家将要灭亡,则自以为有余。”太宗通过认识弓不精良,而知晓自己不能尽晓天下之理,向众人咨询而不刚愎自用,这就是他能使大唐王朝兴盛的原因。 【评析】 君主能有自知之明,是非常重要的治国之道,唐太宗能从对弓的认识不足而反省到自己不能尽知天下之理,这就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君主能知道这一点,就会虚心向大臣请教,而不会刚愎自用,这是一个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条件之一。 1.全新注译评析,精彩呈现宋朝人眼中的唐朝 《唐鉴》是北宋史学名家范祖禹的史论代表作,记述唐朝21位皇帝近300年政治史,被誉为“一部通论唐室盛衰的史学精品”。本书从《唐鉴》原著中精选了144篇,根据各篇的内容重新拟定标题,从题解、注释、译文、评析等几个方面对《唐鉴》进行全新解读,点明每一篇的主旨,注释原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及生僻的字词,评析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及范祖禹的评论,精彩呈现《唐鉴》的全新面貌,帮助读者完整了解宋朝人眼中的唐朝。 2.精辟的论断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有关唐代盛衰兴替的“微缩景观” 《唐鉴》史实和史论并重,是作者潜心研究唐代三百年治政得失的心得体会,研读史论有助于对唐史及其历史人物的深入理解。本书在保持原著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根据新时代的特点进行的全新评析,解码大唐三百年盛衰史,从唐史中寻求治世良策,古镜今鉴。 3.作者系文献学大家 刘韶军教授师从文献学大师张舜徽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在华中师大历史文献学研究所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等,出版古籍整理类图书几十种。 4.装帧素雅大方,双封面,收藏、馈赠佳品 本书采用双封面、圆脊精装锁线。外封采用特纸质印刷,书名烫金;内封采用2.5毫米厚纸板,外覆特种纸,书名烫银,整体呈现出既清新雅致又古朴厚重的品质,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5.钱文忠、唐翼明、戴建业、张大可、韩昇等名家力荐 这套书是读者学习、品鉴国学经典的可靠版本。学习国学经典,与古人谈心,听圣人教诲,可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君子人格,让生命有根。 ——钱文忠 这是一套切实有用的国学经典入门书。通过它,你将步入国学的殿堂,体会中华文化之弘美,景慕往圣先贤之至德,领悟世界人生之大道,造就更高更好的自我。 ——唐翼明 这是一套会被读者认可的国学普及读本。先贤圣哲的经典常读常新,既可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也能让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 ——戴建业 这套丛书对以往一些版本的讹误进行了纠正,体例也有创新,题解、译文贴近原典,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是一套人人都能读懂的版本。希望有更多读者加入到读国学、用国学的行列,从古代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张大可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精神的根基和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桥梁与枢纽。这套丛书很有创意、匠心独具,既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也适合专业研究者研习。 ——韩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