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4.47
折扣购买: 易经不是难念的经
ISBN: 9787506045858
易枫,又名张仲。1976年生人,自幼爱好《周易》,特别是八字、纳甲方面有专攻,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已出版的主要易学研究著作有《八字揭秘》、《滴天随笔》、《滴天风水》、《滴天命理新论》、《周易初步》和《周易大省悟》。 张绍金,1949年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担任山东省济宁市生物化工学校(原商业学校合并)校长兼党委书记。高级讲师,执教40余年,潜心研究《周易》多年。 出版的主要易学研究著作有:《八字揭秘》、《滴天随笔》、《滴天命理新论》、《滴天风水》等。
《周易》是本“天书”,神秘而又神奇,不少人有这样的认识,特别 是那些曾经被预言家言中了个人命运的人们。 《周易》仅仅是为人占算吉凶吗?肯定不是,其重要的意义在于言天 道、地道和人道,其中蕴藏着大智慧、大学问。《易传·系辞》说:“易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就是说这本书把天地的道理、规律都包 括进去了。当然,说天道、地道都是为了说人道,让人领悟做人的大道理 。比如,天是明净的、高远的、虚灵的,启发人应当有天一样的心胸,做 一个高明的人;假若心理阴暗,心里尽是些歪点子,尽办些见不得天的事 ,就不符合天道。所以,俚语才有“无法无天”、“天理难容”、“胆大 包天”、“心比天高”之类的话。“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 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系辞》),《易》可以用来开创万物、成就事 业、概括天下万物变化的规律,天下之事还有比这更大、更重要的吗?有 些人官做大了,钱赚多了,却“栽”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不能用《易经 》“开物成务”,个人的德行不足以承载高官厚禄的地位。假若大家都来 学《易经》,效法天地的伟大品质、德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将 得到进一步推动、张扬。所以,把《易经》仅仅理解为算卦是狭隘的,《 易经》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经天纬地的伟大的“经”书。 那么,如此伟大的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巨著是谁写出来的呢?《 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 王、孔子,“三古”即上古、中古、下古,是三位大圣人共同完成了这本 巨著,著作权归“三圣”所有。 三圣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相差数千年。伏羲算是上古时代传说 中的人物,距现在应该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时代久远,伏羲长什么样,谁 也说不清楚。从汉代石碑画像看是人首蛇身,即头部像人的模样,而下部 却是蛇的身躯。蛇也是龙,小龙。他是龙的化身,我们这些伏羲的后代当 然也都是龙的传人了。 伏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始祖、缔造者,据说是他和自己的妹妹女娲结 合成夫妻而造就了我们人类。《伏羲女娲交尾图》意在说明,我们人类是 老祖宗阴阳交尾的结果。 没有一个人不疼爱自己的子孙,血脉相传嘛!伏羲化育了人,同时也 承担了哺育、教化后代的责任。那么,怎样哺育、教化呢?自己就画了一 幅八卦图,后人称其为先天八卦图。图中暗藏着无穷的智慧,蕴含着让后 人怎样活着,怎样活得幸福、愉快,怎样活得文明、体面等直到今天人们 还在关注的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以先天八卦的离卦为 例,看看人文始祖的情怀。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三)”(《系辞·下》)。“ 罔”即网,是用来捕捉野兽的大网;“罟”是用来捕鱼的小网;“佃”即 畋,指打猎。意思是先人从离卦的卦象(离为目,象征网的孔)受到了启发 ,用绳子编结成网,小孔的网用来捕鱼,大孔的网用来猎取野物。结网渔 猎,提供了吃饱肚子的方法问题,培养了后人自我“造血”功能,也算是 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了。直到今天,捕鱼的工具主要还是渔网,当我们吃鱼 的时候,是应该感谢伏羲老祖的。再说,为什么伏羲教人“以佃以渔”? 因为鱼的繁殖能力强,吃鱼的人能多生娃儿。在洪荒的远古时代,人口就 是生产力,加快人口的增长最为紧要。 “离中虚”,离卦的上下两爻都是阳爻,唯中间一爻是阴爻。阴为虚 ,它启示人们,做人要谦虚、大度、容纳。世人赞誉弥勒佛:“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就符合离卦的暗示。中国人的血液里藏着《易经 》的思想因子,自古以来就倡导谦卑,反对自我张扬,你什么时候觉得自 己“能”了,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离为日。太阳的本质是光明的,普照万物,无私奉献一切。做人要阳 光,像离卦一样地散发光明。离卦又好似五线乐谱,启发人类发明了陶埙 、琴瑟等乐器,目的在于“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让人愉快地活着…… 先天八卦,简单的几个符号,除了为算卦提供了可能外,更多的却是 凝结了始祖对后代子孙的殷殷之情,蕴藏着极其丰厚的思想内容。 伏羲对自己的后代子孙或许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但他能说得尽吗?孔 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是有局限性的,有些抽象而又深邃 的意义是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所以《易经》“立 象以尽意”,即用最简单的八卦符号,表达最为殷切的期望,用以“通神 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系辞》),使“天下之至赜存乎卦”(《系辞》) ,一切都在不言中,就看后人怎样理解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