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侯永志,安徽阜阳人,生于1963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200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 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内容简介
前 言 2018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 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我们认为,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最有条件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探索,取得经验后,未来也有条件和必要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为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我们特开展此项研究,以科学认识区域一体化相关规律,准确识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区域一体化的内涵包括双重维度。一方面,“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在空间层面的目标状态。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产业体系的空间范围不断拓展、逐渐突破行政区边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发展平衡性的要求日益增加,公共事务的跨界属性也显著增强。这就要求区域发展在空间层面从少数地区率先增长转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破生产、分配和治理三个维度的分割。另一方面,“一体化”也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新路径。相较传统路径,其着眼范围从“个别地区”转向“整体区域”,实施举措从“特惠政策”转向“普惠政策”,动力机制从“地方竞争”转向“地方合作”,推进方式从“碎片化”转向“系统性”。 新时期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破解行政区经济对资源要素空间层面优化配置的制约,提高发展的效率;二是有助于破解地区分化对发展成果共享的约束,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三是有助于破解公共事务跨界属性增强与协同治理程度低的矛盾,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群、都市圈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区域。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一国内部区域一体化所涵盖的空间范围可以包含同城化、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等多个层级。城市群、都市圈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形态和带动区域增长的动力源,既构成新形势下区域政策的重要依托,又具备一体化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应着重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整体谋划、统筹布局和协同发展。 本项研究提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应当以优化“政府与市场、地方与地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主线,建立涵盖规划衔接、统筹协调、利益分配、督促考核的保障机制,并将以下六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具体包括:打破地方保护,促进商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消除“断头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错位竞争,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布局;构建协作机制,促进创新资源整合与利益分享;提升协同程度,促进跨界公共事务合作共治;优化供给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项研究共包含一个总报告和十个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分别从新技术革命、交通基础设施、都市圈、空间规划、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经验等方面探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般性政策问题,并将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作为典型地区探讨迈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573063)的支持。 2018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12 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作者认为,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最有条件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探索,取得经验后,未来也有条件和必要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为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特开展此项研究,以科学认识区域一体化相关规律,准确识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