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学生版)/译林世界名著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 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数种进步文艺期刊;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 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 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 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 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 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 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 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 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 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 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 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 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 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 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 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 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 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 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 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 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 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 “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 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 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 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 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 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 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 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 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 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 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 “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 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 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 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 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 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 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 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 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 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 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 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 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 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 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 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 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 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 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 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