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是更好的管教
作者简介
杰西卡·莱西,美国当红知名教育专家、作家、人气演说家。她的专栏“父母教师会”是《纽约时报》妈妈群最为追捧的家教版块,旨在深度探讨孩子的教育与教养问题。同时,她还是《大西洋月刊》特约撰稿人,佛特蒙州公共广播电台高级评论员。现与家人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内容简介
玛丽安娜的故事 有位妈妈与我认识多年,她的三个孩子都是我的 学生,我们应该算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她是一位 非常尽职的妈妈,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对 于她三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我都是毫无保留地如实 相告。但是有一天,她却问了一个让我不知该如何回 答的问题。 “我对玛丽安娜的学习很上心,虽然在我的督促 下还在努力学,但她似乎对学习没有真正的兴趣,究 竟是哪里出了错?” …… 不要用训练猴子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人生伊始,心中都是满怀着对探索 和创造的渴望。婴儿挣脱妈妈的怀抱迈出自己的第一 步,是因为他们内心想要去发现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如果说教育孩子真的有什么窍门的话,那就是保护好 孩子的这种内驱力。然而,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和老 师一旦进入教育孩子的阶段,就会把这至关重要的一 点忘掉,而是转而用奖励的方式进行管教,而这种奖 励教育法,从本质上和驯兽员训练猴子和海豹的方式 并无二致。这个机制在马戏团确实很管用,但是香蕉 和鲱鱼,哪怕是IPAD和比萨等这些诱饵对人类真的不 适用。也许你曾目睹过外在奖励在短时间内在孩子身 上发挥作用,但对于培养孩子长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而言,这种教养方法真的是糟糕无比。 1949年,哈罗开始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内驱力” 这一课题。他弄来了八只猴子,每只猴子放在一个笼 子里,笼子门上有根门栓,然后他在那儿静静地等着 这八只猴子会做些什么。没等多久,猴子们开始玩起 了门栓,把门栓拉来拉去,直到最后完全打开。这里 ,猴子打开门栓纯粹是因为好玩和好奇,用哈罗的话 说是“打开门栓这个动作是出于内驱力”。只要有内 驱力,猴子就会自发去做这件事。 看到这个现象之后,哈罗开始思考,既然有内驱 力,再给一些比如葡萄干之类的“外在奖励”,猴子 们会不会表现得更好一些。 于是,哈罗进行了第二个阶段的试验。他给其中 四只猴子提供了打开门栓的外在奖励---“一人一块 葡萄干”。按常理说,这些猴子已经很会开门栓了, 现在又有外在奖励,应该会更快打开门栓吧?但事实 却正好相反。得到葡萄干的猴子反而不是第一时间去 打开门栓,而是等吃到了葡萄干之后,它们才去开门 栓。比起没有外在奖励的情况下,它们开门栓的兴致 和速度都没那么高了。外在的奖励影响了猴子们的内 在动力,完全让它们失去了对游戏(开门栓)本身的 兴趣。 人类也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当孩子对一件事 情本身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坚持下去。即使中 间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或者哪怕一上来就受到了挫折 ,他们也会坚持不懈,因为他们有着强大的内驱力进 1. 《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豆瓣GOODREADS票选年度教养类好书。 2. 来自美国当红知名教育专家、妈妈群力捧的“父母教师会”专栏作家、演说家、《大西洋月刊》特约撰稿人。 3. 用父母和老师的双重身份,为我们解答这个时代的父母在教养孩子上面临的几大实际问题:怎么陪孩子做作业、如何跟老师建立积极关系、如何从本质上提高孩子成绩…… 突破性的教养理念,提倡对孩子放开管教之手,激发孩子的学习自主性,让孩子体验属于自己的胜任感,让孩子成长为真正能独立面对世界的合格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