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家(陈翰伯)](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7/02/20190927024400678.jpg)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40
折扣购买: 中国出版家(陈翰伯)
ISBN: 9787010194912
孙顺华,1980—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研究。主持或参与***、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基督教传播与近代青岛社会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古今青岛》3部。主编《中国广告史》《中外广告史》等书。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SCD源期刊引用。
**章 平民之家 书香少年 一、身世 1914年3月14*,陈翰伯出生于天津。 此时离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相去两年,帝制已 灭,新局正开。民国初年的天津,早已是闻名全国 的大都会,大街上,人们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 ,新的旧的、土的洋的,汇集在一起,透露出这座 城市的中西兼容、古今并蓄。 在天津,不同于传统的新局面其实从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即已开启。天津是明代的“天津卫”、清 帝国的畿辅首邑,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1860 年以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英、法、美、德、意 、*、俄、比、奥等围相继在天津设立租界,拥有 行政**权和治外法权,海河**九国租界并存共 生,数十年间,天津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 开埠后,西方文化迅速进入天津,特别是租界 内一派西式风情。1888年《中国时报》曾这样报道 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 恶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并 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 里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 城市环境的变化只是表面,深入一点,便会发 现天津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机器制 造等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等快捷的交通方式,电 报、电话、电灯、自来水等便利的生活手段,公园 、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报刊、出 版、学校等文化教育事业,**、自由、平等、法 治的现代理念及相关制度,等等,这些数千年中国 不曾有过或被忽略的东西,都逐渐出现在天津人的 生活中。 从西方人踏上天津这片土地起,随着时光的流 逝,西方文化从物质到精神,从思想观念到*常起 居,逐渐渗透到天津,影响着天津人的社会生活和 *常生活,人们直接感知到西方人物质生活的富有 、科学技术的**、教育出版事业的发达、社会管 理的文明。尽管质疑声、反对声从未消停,但学习 、效仿西方逐渐成了时代潮流。无论官府、民间, 也无论社会名流、平民百姓,都或多或少、或主动 或被动、或深层或表面地与西方文明扯上了关系。 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 大臣,主政天津达25年,他倡导效仿西方,大办实 业,把天津变成了全国洋务运动的中心。 开埠和洋务运动促使天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工商贸易、交通、通讯、教育、报刊等都*渐兴盛 ,吸引着全国各地人口流人,富商巨贾、官绅士人 、平民百姓纷纷来此地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其中就 包括陈翰伯的父亲陈*之。 陈翰伯祖籍是今江苏苏州木渎镇。木渎在苏州 城西南约5公里处,是沪、苏、浙交界之地。这里有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相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