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全译本中小学生必读书)/同步课外阅读

名人传(全译本中小学生必读书)/同步课外阅读
作者: (法)罗曼·罗兰|译者:陈筱卿
出版社: 江西教育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2.76
折扣购买: 名人传(全译本中小学生必读书)/同步课外阅读
ISBN: 9787539277103

作者简介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翻译出版法国名家名著多部。译作有《巨人传》《忏悔录》《新爱洛伊丝》《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名人传》《昆虫记》《哈德良回忆录》(第三部)《往事如烟》等。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1903年,罗曼·罗兰发表《贝多芬传》,引起当时公众的广泛关注。随后他开始撰写古今名人传记,宣扬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先后发表《米开朗琪罗传》《弥莱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名人传记。他的小说代表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1915年,为了表彰“他在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及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红 色的阔脸庞,只是到了年岁老时脸色才变得蜡黄,病 态,特别是冬季,当他蛰居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 他额头突起,宽大。头发乌黑,厚实浓密,好像梳子 都从未能梳通过,直立立着,似“墨杜萨头上的蛇” 。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为 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由于两只眼 睛在一张褐色悲壮的脸上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人 们一般都以为眼睛是黑色的,其实不是黑色的,而是 蓝灰色。这两只很小而又深陷的眼珠兴奋或激愤时会 突然变大,在眼眶里转动,映出它们夹带着的一种奇 妙真理的全部思想。它们常常朝天投去一抹忧愁的目 光。鼻头宽大短方,一张狮面脸。一张细腻的嘴,但 下唇趋于向前超出上唇。牙床可怕至极,好像连核桃 都能咬碎。右下颏有一个深深的酒窝儿,使脸看上去 很不对称。莫舍勒斯说:“他笑起来很甜,交谈时, 常带着一种可爱而鼓舞人的神情。与之相反,他的笑 却是不对劲儿的、粗野的、难看的,但笑声并不长。 ”——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他平时的表情 很阴郁,似“一种无法医治的忧伤”。1825年,雷斯 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时,需 要竭尽全力来忍住流泪。一年后,布劳恩·冯·布劳 恩塔尔在一家小调店里碰到他,他正坐在一个角落里 ,抽着一支长烟斗,双目紧闭,仿佛随着死神的临近 ,他越来越这样了。有个朋友跟他说话,他凄然地微 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谈话本,并用其聋 子常有的尖声让对方把想要他做的写下来。——他的 脸色经常变化,或是突然有灵感出现,甚至是在街上 ,会使行人吓一大跳,或是他正弹琴时被人撞见的时 候。“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 得分外吓人;嘴唇发抖;一副被自己招来的魔鬼制伏 的巫师的神态。”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像李尔王。”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邻 近科隆的波恩的一所破屋的可怜的阁楼上。他祖籍弗 朗德勒。父亲是个既无才华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 亲是个女佣,是厨师的女儿,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 丈夫死后,改嫁贝多芬的父亲。 苦难的童年,缺少被家庭温馨呵护着的莫扎特那 样的家庭温暖。自一开始,人生就向他显示出像一场 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似的。他父亲想到用他的音乐天赋 ,把他吹得如同一个神童,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 几个小时地钉在羽管键琴前,或给他一把小提琴,把 他关在房间里,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差一点因此而 永远厌恶艺术。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贝多芬学习 音乐。年少时的他就得为物质生活而操心,想办法挣 钱吃饭,为过早的重任而发愁。十一岁时,他进了剧 院乐团;十三岁时,他当了管风琴手。1787年,他失 去了他崇敬的母亲。“对我来说,她是那么善良,那 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啊,当我会喊‘妈妈’ 这个甜蜜的称呼,而她又能听得见的时候,谁能比我 更幸福呀?”她死于肺结核,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染上了 这同样的病,他常常觉得不舒服。除此以外还有比病 痛更加残酷的忧郁。十七岁时,他成了一家之主,担 负起对两个弟弟的教育重任;他羞愧地被迫要求酗酒 成性的父亲退休,后者已无力支撑门户:人家把父亲 的养老金都交给了儿子,免得他胡花乱用。这桩桩件 件的悲惨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他在波恩的 一户人家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托,那是他始终珍视的 布勒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守小他两 岁。他教她音乐,并领她走向诗歌。她是他童年的伙 伴;也许二人之间有了一种十分温柔的感情。埃莱奥 诺雷后来嫁给了韦格勒医生,后者也是贝多芬的好友 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都一直保持着一种恬静友 情,这可以从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与忠实的老友之间 的书信往来得到印证。当三个人都垂垂老矣时,友情 更加地动人,而且心灵仍如从前一样的年轻。 P0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