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9.60
折扣购买: 海底两万里(精)
ISBN: 9787519006082
陈筱卿(1939-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1000万字,主要译有《忏悔录》《名人传》《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并与李玉民合译了《基督山伯爵》。
一、飞逝的巨礁 一八六六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 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 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 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 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在一八六七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的事似乎已经 被遗忘了,不会再被人提起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 ,一些新的情况又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一次,已经 不再是什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必须加 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险。那怪物变成了暗礁,但却 是个能飞逝的无法捉住的暗礁。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 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 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 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出事地点被准确地测定 、记录下来,而莫拉维扬号也无任何损坏,便继续航 行。它是撞到了一处暗礁呢,还是撞到了遇难船只的 残骸?无从得知。但是,等到回到船坞进行检查时, 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已被撞裂。 三个星期后,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故。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 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 分的海面上。 下午四点十七分,旅客们正在大厅里用晚餐,突 然问,斯科蒂亚号左舷轮后部轻微地撞击了一下。 斯科蒂亚号并没有撞上什么,而是自己被撞到了 。撞击似乎非常地轻,所以船上的人都没有因此而有 所不安,但是,大家却听见货舱监运员跑到甲板上来 ,大声喊叫道: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到底舱。他发现五号舱被海水 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说明破口处窟窿很大。安 德森船长立即下令停船,并派一名水手潜入水中察看 损毁情况。原来船体吃水线以下部分有一个两米宽的 大洞,这么大的洞涌进的海水是无法堵得住的。因此 ,斯科蒂亚号只好在它的几个驱动轮被淹没了一半的 情况下,继续行驶着。此时,它距克利尔岬三百海里 ,所以晚了三天才驶回利物浦,进了公司的船坞。这 三天可是让利物浦的人惊恐得够呛。 斯科蒂亚号被架上了干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它 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下 两米半的地方,破了一个有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 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 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 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这个工具用巨大 力量冲出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来, 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自此,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难的不明原因,全都归 结到这个怪物的身上。由于这个大怪物的存在,各大 洲问的航路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地要求,应不惜 一切代价,把这头可怕的大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二、赞成与反对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的贫瘠土地进行了一番科学考察之后回来。我预定于 五月初返回法国。返国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便对我所 采集的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斯科蒂亚 号发生意外的时间正好是这个时候。 我到纽约时,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 可能的答案只有两个,人们因而分成了观点极其 对立的两大派,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 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 可是,这后一种假设尽管还算说得过去,但经过 对新旧两个大陆的调查,它也站不住脚了。因为某个 人要想拥有这样的一种机械,那是不可能的。他是在 什么地方建造它的?是什么时候造的?造这么个庞然 大物,他又怎么能保守得住秘密呀? 只有一国政府才可能拥有这种破坏力巨大的机器 。在人们想尽办法提高武器杀伤力的悲惨时代,某个 国家背着别国研发这种可怕的武器是有可能的。然而 ,各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予以否认,所以这种战争 机器的假设也就不能成立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