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96.00
折扣价: 135.30
折扣购买: 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精)
ISBN: 9787100204842
梁工,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函评专家及会评专家,CSSCI来源集刊《圣经文学研究》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著作《当代文学理论与圣经批评》《圣经叙事艺术研究》《圣书之美》《凤凰的再生》等,译作《耶稣传》(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圣经纵览》、《次经导论》等。在第四届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香港,2014)上获颁中国内地唯一“前辈”学者奖章。
得力于作者和编者的精心设计,文本内容与形式有可能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共同隐含、间接强化整个文本意欲表达的深意。罗兰·博尔对《创世记》和《出埃及记》文本结构的分析别出心裁。在他看来,自《创世记》第41章至《出埃及记》第15章的叙述结构揭示了古代以色列庄园制与村社制之间的冲突和斗争。约瑟在埃及建立了一套超庄园体系,掌管一个超级庄园,即埃及全地(创41:33-45)。民众为了生存而被迫卖身为奴,自然沦为庄园的永久劳动力。雅各家族象征着村社制形态,该家族共有七十人,与通常的村社规模接近,且在很多时候其家族等同于村社。其次,论及对立双方——即迦南与埃及——之间的距离,迦南代表村社制,埃及代表庄园制,对两者之间空间距离的叙述强调了村社与庄园之间的经济鸿沟。至于跨越上述距离的方式,指的是从村社制到庄园制的转变,其间村社自由劳动力转变成庄园劳动力。《创世记》第42—44章隐喻性地表达了获得劳动力的过程:扣留人质(创42:18-25)、家庭成员“作保”(创43:8-10)、施展各种诡计如金杯计(创44:10-13; 18-34)。雅各家族走出迦南定居埃及的过程,就是村社劳力沦为契约劳工的过程。约瑟不仅把埃及人而且将其本族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奴隶。该传奇故事也描述了民众为摆脱庄园制束缚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总之,这些章节(创41—出15)涵盖了从《创世记》到《出埃及记》之间的转变,能被视为一个统一的故事,村社与庄园之间的斗争痕迹在其叙述中处处可见。 遵循类似的思路,博尔认为,《约伯记》形式上的冲突,即序幕—尾声与诗歌本身,以及两部分之间备受争议的矛盾,也源于上述社会—经济冲突。《约伯记》的序幕—尾声描述了庄园制:序幕描述了一位超级地主或庄园主约伯,他有数不清的牲畜,还有众多奴隶和契约劳工来管理牲畜和庄稼。当然,其中也有统治阶级权力的(周期性)衰亡(伯2:13-19)。文本对衰亡给出的解释颇具传奇性。尾声则描述了庄园制的重建。大篇幅诗歌体文本尖锐批评了约伯“朋友们”的谴责性言论,而强化了约伯言论所体现的质疑性意识形态。 再举一例。余莲秀分析了《箴言》第1—9章中的回文结构(chiastic structure)。回文结构类似于回文修辞法,即整篇文章的前后部分结构类似,而词语顺序和语义相反。为了凸显和强调智慧之女与外女的差异、二者的此优彼劣,以及年轻人之父一再发出的追随智慧之女而远离外女的警告,《箴言》第1—9章多处采用回文结构来实现上述目的和效果。《箴言》1:22-33呈现了智慧之女的话语:“你们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惟有听从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与其恰成对照的是《箴言》1:11-14中恶人的话语:“你与我们同去,我们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无罪之人;我们好像阴间,把他们活活吞下……你与我们大家同分,我们共用一个囊袋。”同理,年轻人之父警告儿子远避淫行的文本(5:1-11, 15-23)与愚蠢儿子的懊悔之言(5:12-14)彼此相对。此外,年轻人之父还将“邪恶”外女本人的话语(箴7:14-20; 9:16-17)与智慧之女的言论(箴8:1-36, 9:5-6)并置起来,以凸显前者的邪恶和后者的魅力。两相对照之下,孰是孰非,应当何去何从,堪称一目了然。身为上层阶级的耶胡德古拉会众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不惜中伤、贬低非古拉女子,将她们描绘成死亡、毁灭的根源,同时再三告诫自己的子弟,务必远离她们而去,寻找贤妻或智慧之女,即被尊为女性智慧化身的、据称适宜与古拉男子婚配的上层家庭的富裕女性。这种回文结构巧妙地揭示出占支配地位的上层古拉会众的意识形态及其最根本的经济利益。 首部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解读《圣经》的专著。 本书是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梁工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的成果结晶,对于剖析宗教经典《圣经》的辩证唯物主义内涵、厘清其正面精神元素、发挥其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均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对于处理现实的宗教和社会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