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 (英国)罗布·艾利夫|译者:万兆元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32802

作者简介

罗布·艾利夫,萨塞克斯大学学术史和科学史教授,《科学史》杂志编辑。曾发表过多篇有关早期现代史和科学史的学术文章。他还是一个有关牛顿的国际项目的编辑总监,该项目致力于整理出牛顿所有著作的完整电子版本。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一位爱国者 1727年3月20日(星期一)凌晨1点刚过,艾萨克·牛 顿爵士便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四岁。他从前一个星期六傍 晚开始,就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牛顿弥留期间,其私人 医生理查德。米德在身旁负责照料。米德医生后来告诉伟 大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牛顿在临终前承认自己仍是处男 之身。照顾牛顿度过临终时光的还有牛顿同母异父妹妹的 女儿凯瑟琳及其丈夫约翰‘孔杜伊特——后者在牛顿晚年 充当过牛顿的私人助手。尽管事务缠身,孔杜伊特还是差 不多一个人组织了悼念这位他最终得以认识的伟人的活动 ,而且我们现今所有关于牛顿私人生活的重要信息,几乎 都是在孔杜伊特堪称壮举的监督之下收集起来的。1727年3 月底,孔杜伊特操办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牛顿的葬 礼,并委托亚历山大·蒲柏撰写了牛顿的墓志铭。其后几 年中,孔杜伊特授权当时英国和外国最伟大的艺术家给他 心目中的英雄牛顿创作了无数的画像和半身塑像。 有好几年,孔杜伊特都在试图撰写一部翔实可靠的牛 顿“全传”,但他始终未能完成这一任务。孔杜伊特曾详 细记录了自己与牛顿的一些谈话。为了获得更多关于牛顿 科学工作的细节,他还请几位相关人士给他寄来他们关于 牛顿的回忆录。牛顿去世一周后,孔杜伊特给巴黎皇家科 学院的终身秘书伯纳德·德·丰特奈尔去信,提出愿意给 这位法国人提供素材,以供其撰写牛顿的《颂词》之用。 孔杜伊特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确立牛顿在法国的声誉的机会 ——这个国家一直都极不情愿承认他的姻亲牛顿在科学与 数学上的卓越造诣。实际上,一直到18世纪30年代晚期, 牛顿的声誉才算在法国牢固地树立起来了。在牛顿刚去世 的那段时间内,孔杜伊特特别关注的是:法国学者和其他 外国学者应该意识到牛顿在创立微积分上的优先权。在当 时,大多数法国学者都把这一荣誉归于博学多才的德国学 者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孔杜伊特于1727年夏天撰写了 一篇牛顿的《传略》,并于7月间寄给了丰特奈尔。 孔杜伊特的《传略》追述了牛顿的智力探索与道德生 活,其笔调或有溢美之嫌,不过内容基本属实。孔杜伊特 形容牛顿“思想纯洁,言行无垢”:为人极为谦逊,心肠 非常慈善,性情温顺可爱,常常会为一个伤心的故事而潸 然泪下;热爱自由,热爱汉诺威王室乔治一世的政权,对 迫害“深恶痛绝”,而善待人与动物更是“他津津乐道的 心爱话题”。孔杜伊特还记述了牛顿早期在剑桥的发展历 史,并对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的优先权之争进行了一边倒 的描述:莱布尼茨不仅没有最先创立微积分,而且“对微 积分从未有过足够透彻的理解,无法将其应用于宇宙体系 的研究之上,而艾萨克爵士则将其应用到了这一伟大而光 荣的领域”。 1727年11月,丰特奈尔撰写的《颂词》在巴黎皇家科 学院宣读。丰特奈尔很好地叙述了牛顿在科学与数学上的 发展,承认牛顿所有的重大发明几乎都是他二十刚出头的 那几年做出的。虽然丰特奈尔并不认同《原理》中提出的 许多原则,尤其是“引力”的概念,但是他对《原理》的 总体意义仍然赞不绝口。丰特奈尔意识到牛顿并不认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