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下)/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论语故事(下)/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作者: 易中天|绘画:慕容引刀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10
折扣购买: 论语故事(下)/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ISBN: 9787532164639

作者简介

慕容引刀,笑容温和,内心住着一只小动物。 曾任动画片执行导演,参与美国《忍者神龟》等二十几个系列片集的执行导演工作。 现为中国原创动漫作者,自创的刀刀狗动漫形象,被誉为“中国的史努比”,是中国大陆粉丝数*多的成人读者漫画形象之一。

内容简介

孔子说:有人向我问孝了。 问孝,就是问怎样做才算是尽孝。 孔子的回答是:无违。 樊迟不懂,问:什么意思呀? 孔子说:活着的时候按照礼制侍奉,去世以后按 照礼制埋葬,按照礼制祭祀。 原来,违,是指违背礼制,不是违抗父命。孝, 只是遵礼,不是听话。 相反,孔子认为,父母亲如果有错,做子女的可 以提意见,只不过必须遵守三条原则: 一、语气要委婉,态度要温和; 二、反复劝说无效,那就还得顺从; 三、对父母的错误决定,可以着急,不能怨恨。 这段话,记载在《论语·里仁》。 很显然,孔子并不认为尽孝就是做奴隶。虽然对 父母的决定,子女*后还是要服从,但服从是有条件 的,不是无条件的。至少在此之前,他们可以行使批 评权和建议权,并非唯唯诺诺。 看来,听不听话,孔子根本就不在意。 那他在意什么呢? 不妨来看《论语·为政》的记载: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 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什么意思呢? 孝,首先是态度。 什么态度? 恭敬而愉快。 当然,行动也是要有的。比方说,长辈有事就去 服务效劳,好酒好菜让他们先吃先喝,赡养父母*是 题中应有之义。养都不养,还说什么孝? 但,仅仅如此,就是孝吗? 当然不是。要知道,就连狗和马,我们也都是要 养的。如果内心没有恭敬,脸上没有笑容,那么请问 ,赡养父母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 行动时恭敬而愉快,才是尽孝。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 孝敬,是孔子的主张。 孝顺,就未必。 既然“孝顺”都未必是孔子的主张,那么用所谓 “孝道”进行道德绑架,强迫子**隶般地服从父母 ,宣称不听话就是不孝,就*不是孔子原意。 何况时代早就变了。过去四世同堂,财产家族所 有,遇到问题总得有人做主。因此,在家庭意见不统 一时,只好规定子女听父母的。 现在,难道还有这个必要吗? 其实,不要说经济独立的子女,就连对待未成年 人,也不能颐指气使。相反,从孩子会说“不”的那

孔子这个老师很可爱。

他居然要把自己卖了,又被逼去见老板的太太;

他辩白自己不是葫芦瓜,又被人弄得狼狈不堪。

这样一个出糗的孔子,却对世间充满仁爱之心。

他反对望子成龙,主张有教无类。

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圣人,只有*接近真实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