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经济学

性别经济学
作者: 刘倩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40.30
折扣购买: 性别经济学
ISBN: 9787521764451

作者简介

刘倩,经济学家,长期专注于劳动经济学、性别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东西均咨询公司创始人兼CEO,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前总裁。博士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接受高管领导力培训。她是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导师,也是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专栏撰稿人,曾在顶级学术期刊和商业报刊上发表文章,并经常接受 BBC(英国广播公司)、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采访。 刘倩博士是世界经济论坛地缘政治未来理事会唯一中国理事,欧美同学会 2005 委员会理事,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中国英国商会前副主席,中国美国商会职业女性委员会联席主席,是全球八国大使(夫人)G8 论坛的发起人,2015年TEDxChaoyangWomen活动的策展人。刘倩博士最早在国内进行“性别经济学”概念倡导,提倡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探讨性别问题,是全球主要性别峰会及经济学论坛的发言嘉宾,包括斯德哥尔摩全球性别平等峰会和第二届“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2016年财新“杰出女性奖”得主,2019年获得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

内容简介

性别经济学视角下的生育政策建言 导语:现行生育政策的经济学讨论都是传统男性经济学家们的视角,倡导官方多发钱补贴,取消单身女性不能试管婴儿政策等。他们缺失了重要的性别视角,没有深刻理解女性不生育的重要原因。本篇结合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戈尔丁Goldin的性别经济学研究,探讨如何真实提高生育率的可能性。 我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社会各界就如何提高生育率展开各种讨论。然而,现有的讨论几乎只探讨直接成本,及与之相关的奶粉价格、教育费用、房地产支出等。我们则提出,更需要关注间接和不确定性成本。 仅由于女性要放弃的职业机会,就相当于57万元的生育惩罚,这个数字比《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计算的直接成本48.8万元还要高,换句话说,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高达105.8万元。养育一个北京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是219万,上海230万。 加之女性其他的后顾之忧,包括丧偶式带娃的职场家庭双重压力、离婚率上升的单亲风险、法律和权益保障不完善等综合因素,本文分别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不确定性成本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低生育问题的解决有所启发。 一.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不确定性成本的定义和计算 育儿直接成本一直在上升。从怀孕到生产期间各项支出和风险,到养育所需的基本吃穿,到教育费用、住房费用等,各项支出的价格上涨都增加了生养压力。这部分之前讨论相对充分,本篇不多议。 但还有更重要的间接成本。例如时间和精力是看不见的费用,但确是重要考虑因素。例如,陪孩子本身不需要额外金钱支出,但如果没有孩子,父母本可以去工作赚更多钱,或者出门旅游、看电影等。 陪孩子表面看来没有成本,但要放弃的其他消费、投资或赚钱等时间和精力,是目前生育政策讨论中忽视的重要间接成本。(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 换句话说,生育不仅要花钱,还会让父母赚更少的钱,这部分成本不可忽略。由于生育和养育更多由女性承担,所以关注这些间接成本对女性的影响及生育的决策,非常重要。 即便仅从对职业发展影响的角度探讨。上篇“试管婴儿经济学”一篇提到的研究,隆德伯格Lundborg、布拉戈Plug与拉斯姆森Rasmussen对丹麦三万多名女性的研究,发现生育不仅对女性职业发展有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是持续性的。 生育后的1年,女性年收入减少约7万人民币,相当于生育前收入的31%。在生育后的2-10年内,年收入平均每年减少约3万人民币,相当于生育前收入的12%。 生育对自身收入较高、年龄更大、配偶收入较高、在私有部门工作或国家延长产假政策后生育的女性负面冲击更大。这个结果不难理解,因为对于这些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更大。 克莱文Kleven, 兰德斯Landais和索佳德S?gaard也研究丹麦的“生育惩罚”,得出类似结论。同时他们发现,孩子出生前夫妻收入变化轨迹基本一致,但孩子出生后,父亲收入没有变化,只有女性收入会下降。长期观测到即使孩子20岁的时候,母亲的工资依然比父亲低21%。 综合以上两篇文章,我们简单借用20%的“生育惩罚”来推算中国的数字。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35128*20%*平均每年11%收入增长*生育惩罚年限(过去10年和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年增长10%-12%,我们以11%计算。2021年平均生育年龄28岁,到平均女工人退休年龄50岁,中间有22年的职业生涯)=57万的生育惩罚。 城镇居民平均生育惩罚为77万,农村居民生育惩罚为31万。在北京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生育惩罚”为122万,上海为127万。 即使在性别平等和生育政策更友好普遍的北欧,“生育惩罚”也都是女性在承担。按照《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平均养育一个未成年孩子(0-17岁)的直接成本为48.8万,而我们上文简单推测的间接生育惩罚成本,就高达57万。 换句话说,间接成本比直接成本更高,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高达48.8+57=105.8万元。全国平均养育一个城镇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是140万,农村孩子是61万。北京生育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是219万,上海是230万。 这还仅计算女性职场的生育惩罚,如果加上父母要放弃的其他时间、精力、娱乐、休闲等机会成本,生育的间接成本比直接成本要更高,更严峻。所以降低女性生育的间接成本,是提高生育率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 本书是刘倩女士多年来从事性别经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她对相关研究、积累和感悟做的一次系统性总结。将性别视角融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本书梳理了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消费行为、家庭决策等方面的表现与成因。作者秉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探讨性别话题性别。事实证明,性别平等,对女性有益,对男性也有益。在话题选择方面,本书紧跟时事热点和前沿研究。整本书既能体现经济学的严谨性,又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探讨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如性别平等,强调的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本书还梳理了近年来劳动经济学的新进展,尤其是关于性别不平等的部分。这个领域因为2023年经济学诺奖颁给哈佛大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迪而迅速引起各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