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方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新彩插励志版:四大名著知识点一本全
ISBN: 9787550174719
本书主编闻钟,著名图书策划人,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其策划和主编各类中小学教学辅导用书100多部。其策划并主编的“满分作文系列”,历年来稳居同类畅销书榜首;2012年以来,由其策划出版的“彩插励志版名著”“经典名著?大家名译”“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掀起了新的阅读潮流。
"西游记 故事简述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题材的章回体小说。它通过奇幻的笔法、幽默的文风、诙谐的语调,以孙悟空等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曲折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系列充满离奇幻想色彩的故事。 小说首先从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写起。东胜神洲的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顶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拜师学艺,得名孙悟空。他能施展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可以跨越十万八千里。他到东海取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把自己的名字及猴属之类从生死簿上勾掉。此事传入天庭后,玉帝欲派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招入上界,做“弼马温”。当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只是个养马的小官时,便一路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几番大战,却奈何不了他。最后,玉帝请来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如来派观音菩萨到东土寻得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以普度众生。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后,又分别在鹰愁涧、高老庄、流沙河收服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一路降妖除魔,历经磨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时代背景 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为追求佛经真义,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途经多国,历时十七年,行程几万里,最终取得梵文佛经六百多部。回国后,玄奘奉旨主持佛经翻译工作,并口述西行经历,由其弟子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许多宗教异闻和佛经故事。后来他的弟子又写成《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重在记述玄奘西行取经的详细过程,并穿插了一些离奇故事,是一部带有文学色彩的传记。 此后,取经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不断得到加工、润色,愈传愈奇。唐代一些笔记小说中已出现了关于取经故事的奇闻;刊刻于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猴行者形象;宋元时期取经故事还被搬演到了戏剧舞台上;元明时期的《西游记平话》为小说《西游记》奠定了重要基础。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故事、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性的加工与创作,最终完成了这部杰出的神话小说。 作者名片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曾为学官,而到了父亲这一辈已沦为商人。吴承恩自幼聪敏多慧,年少时就有文名,他博览群书,善写谐剧,名震一时,但屡试不第,中年以后才补为岁贡生。由于家境贫困,母亲年迈,迫于生计,吴承恩出任了长兴县丞,后因生性耿直,弃官还乡。大约在其晚年,完成了《西游记》的创作。 主题思想 一般来说,孙悟空等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表现的是惩恶扬善的主题。当然小说告诉人们的,远远不只这些。《西游记》的主题,就像它的情节一样丰富,既有对人类美好理想的憧憬,也有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书中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世态人情,而且还超越时空的界限,从哲理的高度渲染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反映了人类为改造自然与社会,敢于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的精神。这种斗争也许是艰难曲折的,也许每前进一步都会遭遇巨大的阻力,但只要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必能获得成功。 艺术特色 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不仅成功地刻画了崇信佛法的唐僧、疾恶如仇的孙悟空、憨厚可爱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而且从天界的统治者到人间的平民百姓,以及西行途中的诸多妖魔鬼怪,也都活灵活现、个性鲜明,令人过目不忘。 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神奇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奇幻世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故事情节,精彩纷呈,趣味横生,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传诵至今。 从语言风格上看,小说运用了大量幽默诙谐的语句,形成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情调,营造出了一种滑稽风趣的氛围,其中又渗透着浓郁的调侃性和戏谑性,娱乐性极强。同时,让人在发笑之余,还能体会这种语言背后的深意。 重点情节 神猴出世(第一回至第四回) 花果山的山顶有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被群猴拥立为王,后拜师于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修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被逐出师门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去东海向龙王讨要到如意金箍棒,又在幽冥界画掉猴属之类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求降服妖猴。几经周折后,孙悟空还是如愿成为“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第五回至第七回) 孙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却没有请他,心中十分恼火。于是偷吃蟠桃,痛饮仙酒,又在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后回到花果山。前去捉拿孙悟空的众神皆被打败,最后太上老君趁孙悟空与二郎真君相斗之时用金钢套击中他,才把他擒下并推入八卦炉里锻炼。七七四十九天后,孙悟空跳出八卦炉大闹天宫。最后玉帝请来了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心猿归正(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 唐太宗得到观音菩萨指点,赐号玄奘为“三藏”,命其前往西天取经。唐僧骑马出行,行至两界山,救出孙悟空并收其为徒。西行路上,孙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责怪,于是愤然离去。观音口授唐僧紧箍咒,孙悟空也接受了龙王的劝告,重新归来保护唐僧。唐僧给孙悟空戴上金箍,孙悟空承诺不再莽撞行事,一切听从师命。 计收猪八戒(第十八回至第十九回) 妖怪猪悟能救了高小姐后,入赘到高太公家做了女婿,因为露出真面目,又将高小姐关在后宅,于是高太公请人降妖。孙悟空变作高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弄清了他的来历。原来妖怪是被贬下界的天蓬元帅,正在等候取经人。当听闻孙悟空是为保护唐僧取经路过此处后,妖怪丢下钉钯,与孙悟空去拜见唐僧,并得名猪八戒。 木叉助收悟净(第二十二回) 孙悟空和猪八戒护送唐僧离开黄风岭,途经流沙河,河中妖怪欲抢唐僧。猪八戒和孙悟空与妖怪作战,妖怪潜入水中,不肯上岸迎战。无奈之下,孙悟空去求助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告诉孙悟空妖怪是被贬下界的卷帘大将,在流沙河等候取经人,于是派了木叉行者与孙悟空一同前往流沙河。木叉喊出悟净,告诉他取经人已到,悟净收了宝杖,拜唐僧为师。最后,在悟净的帮助下,他们顺利渡过流沙河。 三打白骨精(第二十七回) 唐僧师徒行至一山中。孙悟空被唐僧遣去化斋,山中的白骨精乘机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以此迷惑唐僧,欲图谋不轨。但是,无论白骨精变成什么样,都会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接连打死妖怪,唐僧却误以为他滥杀无辜,将他赶走。孙悟空无奈之下,只得回到了花果山。 大战红孩儿(第四十回至第四十二回) 红孩儿设苦肉计将唐僧抓走。孙悟空得知红孩儿是五百年前结拜兄长牛魔王的儿子,想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谁知红孩儿不信孙悟空所说,并用三昧真火将孙悟空和猪八戒烧得落荒而逃。孙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但于事无补。猪八戒去请观音菩萨相助,却被假扮观音菩萨的红孩儿骗入洞内擒住。最终,观音菩萨制服红孩儿并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车迟国斗法(第四十四回至第四十六回) 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宠信三位道士,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孙悟空大为不平,在三清殿,把尿水作圣水戏耍三大仙。三大仙欲报受辱之仇,与唐僧斗法,先斗祈雨,次斗坐禅,三斗隔板猜枚。孙悟空使用计策,三大仙皆输。后又斗法,孙悟空又破了他们的法术,三大仙皆死。 女儿国招亲(第五十四回至第五十五回) 唐僧师徒四人途经西梁女国,这里不分老少,皆为妇女。四人行至城门投递名簿,女官呈报女王。女王听闻唐僧为唐朝御弟,认为这是天赐之喜兆,想招唐僧为夫。于是请太师做媒向唐僧求亲,并在宫中设了会亲宴。孙悟空让唐僧先假意答应成亲,再寻机脱身。宴后,女王倒换了关文。唐僧邀请女王出城为三徒送行,欲乘机逃走。正当唐僧辞行上马之时,路边闪出一个女怪把他摄入琵琶洞,孙悟空、猪八戒与女怪酣斗被刺伤。后经昴日星官相助,才收服了女怪。 真假美猴王(第五十七回至第五十八回) 孙悟空因打死草寇被唐僧赶走,于是找观音菩萨诉苦。假悟空乘机打倒唐僧,抢去青毡包袱。沙僧在花果山被假悟空逼走,去南海求助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命真悟空与沙僧同去花果山,真悟空见假悟空后大怒,二人恶战,真假难辨。如来认出假悟空是六耳猕猴,使他现了原身,孙悟空将其打死。洗冤解怒后,师徒四人同心勠力,赶奔西天。 三借芭蕉扇(第五十九回至第六十一回) 火焰山挡路,孙悟空向牛魔王之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走使他们母子不得相见而痛恨孙悟空,一扇将他扇到五万余里外的小须弥山处。孙悟空得到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后二借宝扇,不料却是假扇,后变成牛魔王将真扇骗走,又被半路赶来的真牛魔王骗了回去。最终,孙悟空和金刚众神、托塔李天王等天将大战牛魔王,将其收服。罗刹女交出宝扇,孙悟空扇熄山火,师徒翻越了火焰山。 误入盘丝洞(第七十二回至第七十三回) 唐僧误入盘丝洞化斋,七妖女将其吊上房梁。为救师父,孙悟空在七妖女洗浴时变作一只老鹰叼走了她们的衣服,猪八戒变成鲇鱼精后显露本相,七妖女吐丝缠住猪八戒后逃到师兄道观避难。孙悟空三人进洞救下唐僧后,师徒四人继续赶路。七妖女的师兄见唐僧等人前来,用毒茶谋害他们,唐僧、猪八戒、沙僧均中毒。孙悟空打死了七妖女的原身,又请来毗蓝婆菩萨降伏妖道,救活了唐僧三人。 狮驼岭遇三魔(第七十四回至第七十七回) 唐僧师徒西行途经狮驼岭。狮驼岭被狮、象、鹏三魔王所占据,他们要抓唐僧。闯入妖洞的孙悟空被鹏怪收入法瓶,设法逃脱后又被狮怪吞入肚中。孙悟空在狮怪肚中折磨他,逼迫他送唐僧过山,却又被象怪卷住。孙悟空再次拿住象怪,逼迫象怪让唐僧过路。三魔使用诡计,再次抓住了唐僧师徒。悟空见机脱身,去请如来。如来命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收服了坐骑青狮和白象,并亲自收服了大鹏。 灭法国乔装躲难(第八十四回) 唐僧师徒西行途经灭法国,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为了躲难,孙悟空趁夜入城,变作扑灯蛾飞入一个客店,拿走众客的衣服和头巾。师徒四人乔装打扮,行至客店,睡在一个大柜里。店内伙计听闻孙悟空等人带有很多银两,便同贼人一起将大柜抬出城。路遇官兵,夺回了柜子。孙悟空变出许多小悟空,潜入皇宫和衙门,把国王、皇后、宫女和大小官员都剃成了光头,国王和官员得知缘由后秉善归真,“灭法国”改号为“钦法国”。 寇员外还魂(第九十六回至第九十七回) 师徒又进一城,去了“万僧不阻”的寇员外家。唐僧为其做完道场后辞行,寇员外为师徒四人隆重送行,大哭而返。强盗夜入寇员外家,盗走财物,还踢死了寇员外。孙悟空擒住强盗,欲将财物归还寇家,却被诬陷,师徒四人被押入监牢。孙悟空变作蜢虫飞出牢房,假冒员外和刺史,救出唐僧等人,之后又前往森罗殿索要寇员外之魂,寇员外死而复生,说明真相。 真假经书(第九十八回)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玉真观。次日,四人登灵山,遇大河,要过一根独木桥,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不敢前行。此时,一人撑着一只无底船前来,四人乘船渡河后,唐僧脱去了凡胎,孙悟空告诉唐僧撑船人是接引佛祖。四人行至雷音寺,拜见如来。阿傩和伽叶奉命去取真经。而两人乘机向唐僧索要礼物,怎料唐僧没有准备,于是两人就给了唐僧无字经书。唐僧发现经书没有字迹,再次求经,阿傩和伽叶得到唐僧的紫金钵盂后,才给了唐僧有字经书。 八十一难缺一难(第九十九回) 观音菩萨查算唐僧所经之难,发现距离九九八十一难,还差一难,故还需再生一难。遣送师徒四人的八大金刚接到旨意后,将腾云的四人坠于通天河西岸。老鼋驮四人过河,问起之前所托之事,而唐僧等人忘记向如来询问此事,老鼋一气之下将四人抛入水中。而后各种阴魔兴风作浪,欲抢夺真经未果。天亮后,陈家庄人见曾路过此地的师徒四人归来,盛情款待。 五圣成真(第一百回) 师徒四人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和众官迎接。次日,唐太宗上朝,作《圣教序》表唐僧取经之功,又请唐僧演诵真经。唐僧登台,忽然听到八大金刚召唤,于是腾空而去西天。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 人物名片 装备/兵器:九环锡杖,锦襕异宝袈裟。 称谓变化:江流儿—玄奘—三藏—唐僧—旃檀功德佛。 人物特点:意志坚定,心地善良,刚正不阿,迂腐顽固,胆小懦弱。 相关情节: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女儿国招亲。 装备/兵器:如意金箍棒。 称谓变化: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人物特点: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机智,桀骜不驯,坚韧不拔。 相关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装备/兵器:九齿钉钯。 称谓变化:天蓬元帅—猪刚鬣—猪悟能—猪八戒—净坛使者。 人物特点:贪吃好色,好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好耍小聪明,知错就改,纯朴憨厚。 相关情节:高老庄娶亲,计收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义激美猴王,盘丝洞受辱。 装备/兵器:降妖宝杖。 称谓变化:卷帘大将—沙悟净—沙和尚—沙僧—金身罗汉。 人物特点: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戒律,坚守原则,踏实本分,忠心耿耿。 相关情节:大战流沙河,大战黄袍怪。 妙记活用 和《西游记》相关的成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八仙”指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调虎离山 ??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张皇失措 ?? 慌慌张张,不知所措。 金蝉脱壳 ?? 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战战兢兢 ??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火眼金睛 ?? 孙悟空被放在八卦炉里锻炼,他那一双被炉烟熏红的眼叫作火眼金睛,能识别各种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魂不附体 ?? 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恐惧万分。 三头六臂 ?? 比喻了不起的本领。 魂飞魄散 ?? 形容非常惊恐。 和《西游记》相关的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王母娘娘开蟠桃会——聚精会神 唐僧取经—— 一心一意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孙猴子碰着如来佛——跳不出手心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唐僧的二徒弟——无(悟)能 尖担担柴——两头脱 白骨精骗唐僧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主要妖怪档案 熊罴怪——原是黑风山的黑熊怪,后被观音菩萨收为守山大神。 黄风怪——原是灵山脚下的老鼠,偷了如来的灯油,后被灵吉菩萨带回灵山。 黄袍怪——原是二十八星宿里的奎木狼,后回天界归位。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私自下界,后被太上老君带回。 狮魔王——乌鸡国假国王,文殊菩萨的坐骑。 红孩儿——牛魔王的儿子,后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 鼍龙——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后被西海龙王的摩昂太子带走。 灵感大王——原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金鱼,后被观音菩萨带走。 独角兕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后被太上老君带走。 金鼻白毛老鼠精——原是个老鼠精,又曾认作托塔李天王的干女儿,后被哪吒降伏。 九灵元圣——原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后被太乙救苦天尊收回。 玉兔精——原是广寒宫玉兔,后被嫦娥收回。 经典名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西游记·第二回》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西游记·第十二回》 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西游记·第三十回》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西游记·第六十二回》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专项演练 一、填空题 1.《西游记》的作者是 ,字 ,号 , 朝人。 2.《西游记》把世界分为 、 、 、 四大部洲。 3.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 ,住在 山 洞。孙悟空的兵器原本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唤作 。大闹天宫后,他被如来佛祖压在 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 ;他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 ”。 4.猪八戒又叫 ,原本是管理天河水兵的 ,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 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取经,得成正果,被封为“ ”。 5.沙僧又叫 ,原本是天宫中的 ,被贬下界,在 为妖,后保护唐僧取经,得成正果,被封为“ ”。 6.白龙马原是 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禁,后化作白马负唐僧取经,修成正果,被封为“ ”。 7.《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 、三打 、真假 、三借 。 8.与猪八戒相比,孙悟空不擅长 。猪八戒在这方面优于孙悟空的原因是: 。 9.孙悟空打出世就性喜自由,不愿受拘束,曾控制过他的,一个是 ,好在最后他终于获救;一个是 ,修成正果后,他终于摆脱了该物的控制,重获自由。 10.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 11.孙悟空出生在 ,他一出世就惊动了 ,后者派 和 去南天门查看。 12.“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写的是 的景色。 13.孙悟空闹了龙宫、地府,玉皇大帝却没有惩罚他,反而把他招安到天庭,这是 的主意。 14.最能表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15.孙悟空与如来打赌,一个筋斗翻到天尽头,留下 和 作为记号,结果还是没有逃出如来掌心,更被推出 天门外,压在 下,饥时吃 ,渴时喝 。 16.唐僧的父亲 曾经放生过一条 ,即 龙王,后来他被刘洪杀害,幸得这龙王相救;父亲被害后,唐僧的母亲 被贼人掳获,唐僧一出生,就被母亲咬下 为记,放逐江流,因此唐僧乳名 ;唐僧十八岁时取法名 ,因思其父母,寻问身世,开始为父母报仇,后在洪福寺内修行。 17.泾河龙王因与袁守诚斗气,下雨改了时辰,扣了点数,犯了天条,求 救他,结果 梦斩泾河老龙。 18.“刘全进瓜”这个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刘全的妻子 归阴日久,尸身无存,阎王就让她的魂魄附在 的妹妹李玉英的身上还阳。太宗皇帝也很开明,让刘全带着玉英身、翠莲魂的妻子回家过日子,并将玉英的妆奁、衣物、首饰全都送给他们。 19.唐太宗魂游地府回到阳世后做“水陆大会”,选一有德行的高僧 ,观音菩萨将如来佛祖赐的两个宝贝 和 送与唐太宗,唐太宗又将它们赐与 。 20.敕建相国寺是 为了报答 夫妇而建造的。 21.唐僧取经临行前,唐太宗往他的素酒里弹了一撮尘土,意在告诉他“ ”(请用原文回答) 22.“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写的是 的形象。 23.观音院老僧贪恋锦襕袈裟,意欲火烧唐僧和孙悟空,却被孙悟空变作 识破,于是“顺手牵羊,将计就计”,去南天门找 借 救了唐僧,除 和 外,观音院只剩下断瓦残垣。 24.孙悟空在福陵山与猪八戒打斗时,猪八戒说孙悟空是 ,孙悟空笑猪八戒的武器是 用的。 25.唐僧初次见沙僧行礼,真像个和尚家风,故又给他取名 。 26.“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可见,那四个试探唐僧师徒的美貌女子分别是 、 、 和 四位神仙。 27.孙悟空第二次被镇元大仙抓回,要下油锅时,把 变作自己的模样,结果 。 28.孙悟空在方丈山遇到东华大帝君的小童曼倩,即 ,他是西汉时的名儒,曾出现在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29.白骨精曾经三次变化,第一次变作 ,第二次、第三次则分别变作 和 。孙悟空识破了三次变化,打死了妖怪,唐僧以为孙悟空胡乱杀人,执意要撵他走,孙悟空不得已拜辞了师父,洒泪而别。 30.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逐回花果山后,唐僧误入 被妖魔捉住,猪八戒、沙僧前去寻找师父,与妖怪战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那妖魔是 变的。 31.《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被迫背过两个妖怪走路,一个是 ,一个是 。 32.当孙悟空听说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二人也曾拘唤山神、土地时,感叹“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这句话令人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周瑜临死前说的“ ”。 33.在平顶山,孙悟空用自己变出来的能装天的 与精细鬼、伶俐虫手里拿的 和 交换。 34.平顶山战胜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之后,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到宝林寺院,见山门里高坐着一对金刚,二层山门内则有四大天王之相,取 之意。 35.“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写的是 眼里的 。 36.唐僧师徒在宝林寺夜晚赏月之后,唐僧独自温习经书,蒙眬中有 谒见,求唐僧让 替他报仇,并以 为信物。 37.当乌鸡国国王提出要留唐僧师徒做国王时,孙悟空说:“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言语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愿望。 38.“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祐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露,岁岁村中落庆云。”“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只因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这两首诗中说的妖怪都是 。 39.“雪积如山耸,云收破晓晴。寒凝楚塞千峰瘦,冰结江湖一片平。朔风凛凛,滑冻棱棱。”写的是 的景色。 40. 帮唐僧师徒过通天河,是因为他的住处被妖怪侵占,孙悟空请观音收服了金鱼怪,还他宅第,他要报答这一恩情。 41.西梁女国如意真仙不给孙悟空泉水救人,因为如意真仙是 的叔叔, 的兄弟,他怨恨孙悟空使红孩儿失去了自由。 42.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毒敌山琵琶洞女妖,经观音菩萨指点后,去请 。原来这女妖是个 ,兵器三股叉是她的 ,扎人痛者是其 ,叫作“倒马毒”, 也曾被她扎过一下,观音也近她不得。 43.铁扇公主的宝物“芭蕉扇”对于火焰山的百姓来说,具有 、 、 的神奇作用。 44.明朝皇帝为求长生不老,宠信道士,《西游记》对这种风气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有代表性的,如 的三个妖怪国师和 的假国王,都是作者的暗讽对象。 45.七绝山稀柿胡同附近有座驼罗庄,那儿有妖怪侵犯,孙悟空在猪八戒的帮助下,制服了妖怪,那妖怪是 变的。 46.朱紫国国王贴皇榜求医治病, 揭了榜,又暗自塞给 ,最终还是治好了国王的病。 47.“火光迸万点金灯,火焰飞千条红虹。那烟不是灶筒烟,不是草木烟,烟却有五色:青红白黑黄。熏着南天门外柱,燎着灵霄殿上梁。烧得那窝中走兽连皮烂,林内飞禽羽尽光。”写的是 山 洞放的烟。 48.在八百里狮驼岭时,孙悟空一开始变作妖怪,从小妖 口中探得狮驼洞几个老妖的虚实,接着变作 的模样在狮驼洞口骗走了守门的妖怪。 49.“一身如玉简斑斑,两角参差七汊湾。几度饥时寻药圃,有朝渴处饮云潺。年深学得飞腾法,日久修成变化颜。今见主人呼唤处,现身珉耳伏尘寰。”这首诗写的是 ,他曾化作比丘国 ,本是 的坐骑,而比丘国的美后、他的女儿是 变的。 50.在隐雾山,孙悟空以为唐僧已经被妖怪南山大王杀害了,于是变作 ,从 洞后门进去给师父报仇。 51.“一双粉翅,两道银须。乘风飞去急,映日舞来徐。渡水过墙能疾俏,偷香弄絮甚欢娱。体轻偏爱鲜花味,雅态芳情任卷舒。”这是孙悟空在 山偷听两个狼头怪 和古怪刁钻的话时,变作的 。 52.唐僧师徒行到金平府,上元夜师徒赏灯,有佛爷降临,那佛爷专喜 ,唐僧上前去拜,却被抓走,孙悟空去追,忽见年、月、日、时四值功曹使者,赶三只羊,吆喝“开泰”,以谐“ ”,取吉祥之意。 53.大天竺国假公主使一把 ,被孙悟空追至毛颖山,那山有三个兔窝,正打斗时, 带 降于当面,原来那妖是 变的。 54.“你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这是 在感叹镇海 寺外一口时间久远的 。 55.唐僧等人将经书带回长安后,太宗皇帝亲自作了一篇《 》,并请唐僧在 寺演诵真经,但唐僧还没开始讲,就被 带回去了。 二、选择题 1.菩提祖师给猴王起的姓名是( )。 A.孙大圣 B.孙悟空 C.孙行者 D.齐天大圣 2.孙悟空听菩提祖师讲道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因是( )。 A.听不懂 B.喜不自胜 C.身上痒痒 D.坐不住 3.唐太宗得回阳世,要用瓜果谢冥王,地府中十王要的是( )。 A.冬瓜 B.西瓜 C.南瓜 D.香瓜 4.唐太宗与从官见观音真身后,描画了菩萨真像的画家是( )。 A.吴道子 B.王维 C.阎立本 D.唐伯虎 5.吃掉唐僧白马的是( )的儿子。 A.东海龙王 B.南海龙王 C.西海龙王 D.北海龙王 6.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怎知那铁扇公主还记仇,无奈之下孙悟空变成( )哄骗了铁扇公主。 A.女童 B.红孩儿 C.牛魔王 D.避水兽 7.唐僧在乌巢禅师处取经一卷,说遇魔障之处念此经可无伤害,此处的经书是( )。 A.《金刚经》 B.《诗经》 C.《易经》 D.《多心经》 8.孙悟空在五庄观用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那瞌睡虫的来处是( )。 A.毫毛变的 B.捉的 C.与人赌来的 D.观音给的 9.在五庄观,孙悟空用金击子在人参果树上共打了( )个人参果。 A.一 B.二 C.三 D.四 10.黄袍老怪的妻子来自( )。 A.宝象国 B.天竺国 C.南海 D.车迟国 11.唐僧被妖精变成老虎后,白龙马去刺杀妖精时变成的形象是( )。 A.宫娥 B.将士 C.士兵 D.仆人 12.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宝贝里没有( )。 A.紫金红葫芦 B.铁扇 C.幌金绳 D.羊脂玉净瓶 13.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来是( )的弟子。 A.太上老君 B.文殊菩萨 C.观音菩萨 D.如来佛祖 14.孙悟空到太上老君处要仙丹救乌鸡国国王,太上老君送他一粒。孙悟空说:“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把丹丸丢在口里。那么救活乌鸡国国王的仙丹是( )。 A.还是这粒,猴子颏下有嗉袋儿 B.老君又给了孙悟空一粒 C.孙悟空又去找观音菩萨要的 D.孙悟空去偷了一粒 15.白骨精骗唐僧时三次变化的顺序是( )。 A.少女——老妇——老翁 B.老妇——少女——老翁 C.老翁——少女——老妇 D.老妇——老翁——少女 16.红孩儿派六个小妖去请他父亲来吃唐僧肉,下面不是他的小妖的是( )。 A.云里雾 B.急如火 C.快如风 D.倚海龙 17.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车迟国,车迟国是个( )的地方。 A.敬道灭僧 B.敬僧灭道 C.敬佛灭妖 D.敬道灭妖 18.过西梁女国,在一座山上,孙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唐僧要埋葬他们,挖坑的是( )。 A.孙悟空 B.猪八戒 C.沙僧 D.唐僧 19.在“如来佛辨识假猴王”的故事中,假孙悟空是( )。 A.金丝猴 B.石猴 C.马猴 D.六耳猕猴 20.铁扇公主又叫( )。 A.罗刹女 B.斑衣鳜婆 C.贞英 D.地涌夫人 21.孙悟空是在( )之处借来( ),才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A.如来 定风丹 B.灵吉菩萨 定风丹 C.观音菩萨 定风丹 D.弥勒佛 金铙 22.在“天竺国招亲降玉兔”的故事中,( )收服了玉兔。 A.嫦娥 B.观音菩萨 C.哪吒三太子 D.如来佛祖 23.牛魔王会( )般变化。 A.七十二 B.三十六 C.八十二 D.五十 24.小雷音寺中的黄眉大王共有( )件法宝。 A.一 B.二 C.三 D.四 25.在“小雷音弥勒擒黄眉”的故事中,困住孙悟空的是( )。 A.金圈 B.金铙 C.金球 D.金碗 26.小西天黄眉怪抓唐僧师徒的目的是( )。 A.吃唐僧肉 B.要锦襕袈裟 C.自己要去取经 D.好玩 27.蜘蛛精是蜈蚣精的( )。 A.妹妹 B.师妹 C.姐姐 D.师姐 28.在“盘丝洞棒打蜘蛛精”的故事中,毗蓝婆菩萨帮孙悟空制服了蜈蚣精,毗蓝婆菩萨的儿子是( )。 A.火德星君 B.水德星君 C.昴日星官 D.旭日星官 29.狮驼岭三魔中老二的真身是( )。 A.青狮 B.白象 C.黑鹏 D.雄鹰 30.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是( )的义女。 A.太上老君 B.托塔天王 C.寿星 D.弥勒佛 31.玉华县城中的大王子跟( )学艺。 A.孙悟空 B.猪八戒 C.沙悟净 D.观音菩萨 32.阿傩、伽叶第一次传给唐僧师徒的是无字真经,( )发现此事,并派白雄尊者抢了回来。 A.弥勒佛 B.燃灯古佛 C.如来佛祖 D.观音菩萨 33.在“雷音寺如来赐真经”的故事中,唐僧送给阿傩、伽叶的礼物是( )。 A.锦襕袈裟 B.经卷 C.紫金钵盂 D.九环锡杖 34.唐僧取经的最后一难是( )。 A.出城逢虎 B.平顶山遇魔 C.通天河落水 D.小雷音寺遇难 35.下列人物与情节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孙悟空——五庄观偷人参果 B.猪八戒——四圣试禅心 C.沙僧——吞餐怀鬼孕 D.唐僧——获救金山寺 36.下列人物与地名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镇元子——五庄观 B.菩提祖师——灵台方寸山 C.铁扇公主——翠云山 D.红孩儿——火焰山 37.下列情节中不是孙悟空所为的是( )。 A.大战流沙河 B.大战红孩儿 C.三清观斗法 D.大闹五庄观 38.下列人物与称号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沙僧——金身罗汉 B.唐僧——斗战胜佛 C.八戒——净坛使者 D.白龙马——八部天龙马 39.去西天取经的高僧叫( ),是( )转世。 A.唐玄奘 佛祖 B.唐玄奘 金蝉子 C.陈玄奘 佛祖 D.陈玄奘 金蝉子 40.“三藏真经”共( )部。 A.三十五 B.三十六 C.三十四 D.四十 三、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开蟠桃会——聚精会神 2.(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4.( )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5.( )坐天下——毛手毛脚 6.( )的后脊背——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7.( )挑行李——义不容辞 8.( )捉孙大圣——易如反掌 9.( )的本事——煽风点火 四、将下列人物和与其相关的兵器连起来 1.孙悟空 紫金红葫芦 2.猪八戒 斩妖剑 3.沙僧 羊脂玉净瓶 4.红孩儿 降妖宝杖 5.铁扇公主 如意金箍棒 6.哪吒 九齿钉钯 7.金角大王 火尖枪 8.银角大王 芭蕉扇 五、趣味答题 1.地名猜猜看。 请根据表格中提示的诗句,写出对应的地名。 提示一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地名 提示二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提示一 鹅毛漂不起,芦花定底沉。 地名 提示二 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 提示一 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地名 提示二 裂蛇腹,断鸟足,果然冰山千百尺。万壑冷浮银,一川寒浸玉。 2.完成下列对联。 孙行者,鹰愁涧遇小白龙。 黑风山里黑熊怪,白虎岭 。 六、考场链接 1.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1)本回目选自哪部名著?谁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2)为什么要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3.阅读名著,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请从《西游记》中任选一个人物,按照示例完成表格。 示例 人物 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名著中的相关内容 保尔·柯察金 意志坚强 他不向命运屈服,带病坚持写作,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著作 续表 " “四大名著”作为国民阅读的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名片”。《四大名著知识点一本全》是关于“四大名著”的配套练习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