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八十年代访谈录
ISBN: 9787108024121
查建英(笔名:扎西多):北京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87年回国,90年代返回美国。2003获美国古根海姆写作基金,再回中国。曾为《万象》、《读书》、《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已出版英文著作China Pop,杂文集《说东道西》,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国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杂志评选为“1995年度25本zui佳书籍之一”。
时间:2004年9月8日 地点:北京芳草地 查建英:你想怎么来讲 八十年代这个题目呢? 阿城:我不是太有“十年 ”这种概念。就像艺术的变 化不会随着政治时期的改变 而变化,好比我们文学史上 ,两汉、魏晋,或者隋唐, 不会因为有了一个新朝,就 会出现新的艺术,政治的、 权力的转换决定不了艺术。 事情也许早就发生了,也许 还没有发生。单从“八十年 代”划分,有点儿难说了。 查建英:那个时间其实 是人为的计量。比如说,从 外部环境看,八九年好像是 一个句号,它正好又是八十 年代末。九○年以后,文学 上就有了王朔,大家很习惯 就把王朔看成一个九十年代 的现象。实际上他早在八十 年代就开始了,不过那时他 不突出,只是舞台上众多的 人之一。其实这个年限不见 得。 阿城:对,不见得。就 像世纪末两千年那个分界点 ,叫个事给搅和了:到底二 ○○○年,还是二○○一年算是 两千年的开始呢?我记得有 些国家是二○○○年的时候庆 祝,有些国家不认这个,二 ○○一年庆祝。很多人慌了 ,因为大部分人习惯了以一 个十年或者一个时间的量度 去决定自己的情绪。“我要 跨过这一年,我要有一个新 的,我要做什么事情”,突 然发现不是,说下一年才是 ,有挫折感。美国人喜欢搞 十年这种东西,decade, 搞得有声有色,有好多套丛 书,你肯定看到过。台湾前 些年搞过七十年代,找了很 多人回忆。 查建英:你是说他们回 顾过七十年代? 阿城:对,很多人都卷